志愿服务作为乡村治理的柔性力量,凭借贴近群众、灵活高效的优势,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果子园乡白纸棚村的志愿者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力。
志愿服务引领乡风向好。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逐步改变群众过去依赖经验、盲从传统的认知习惯。针对婚嫁中存在的高价彩礼、大摆宴席、盲目攀比等现象,志愿者配合村“两委”主动上门引导群众树立“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文明观念,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婚嫁新风尚;针对丧葬活动中搭建灵棚、焚香烧纸、吹打念经、哭丧等行为,在尊重传统礼俗内核的基础上,提倡佩戴黑纱白花、播放哀乐、鞠躬默哀。
志愿服务助推家风向善。志愿者定期开展关爱老人行动,通过上门探访、助老服务等形式,带动子女常伴父母左右,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协助村“两委”开展好媳妇、好儿女评选,用身边榜样引导群众达成心有信仰、行有温度的共识;通过分享节约小妙招引导群众践行光盘行动、循环利用资源,让勤俭持家成为自觉。通过常态化开展贴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传承孝老爱亲传统、营造家庭和睦氛围、践行勤俭节约美德的家庭关系。
志愿服务带动民风向美。志愿者扎实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活动,推动群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倡导诚信为本,引导群众在农资交易、邻里借贷中坚守信义,对失信行为及时劝诫,让“人无信不立”理念深入人心;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支援等工作中带头冲锋,带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搭建互动平台、强化价值引导,推动群众践行睦邻友好、诚信立身、团结共进的文明准则,让乡村焕发文明和谐新气象。
接下来,白纸棚村计划把志愿服务与村规民约修订结合起来,让志愿服务从活动式走向常态化,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润滑剂和文明建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