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传统安全教育模式,让交通安全知识“活”起来,近日,燕子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志愿者走进辖区学校,通过案例讲解、问答互动等方式,为师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溯源事故诱因,破解“风险密码”。活动中,志愿者以校园周边交通事故为切入点,分析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学生群体,重点分析日常出行中易出现的危险行为及其风险,提及骑行电动车、摩托车时不戴头盔的安全隐患;针对驾驶员群体,通过通俗讲解强调超速行驶是最大的事故隐患,说明车速提升对制动距离和碰撞冲击力的影响,让师生清晰理解速度与危险的关联。现场还设置“安全隐患识别”环节,描述校园周边常见交通场景,让学生找出隐藏安全问题,进一步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聚焦违法乱象,划清“安全红线”。针对“几种常见的驾驶违法行为”,志愿者结合校园周边交通实际,逐一梳理重点行为。明确电动车、摩托车骑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属交通违法行为,强调其安全危害与法律后果;同时,针对电动车、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典型违法情形,逐一解读危害:违法载人载物会影响车辆操控,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应对;校园周边不当停车会挤占通行空间,对学生出行造成威胁;逆向行驶易与正常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现场发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单,明确每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安全代价,引导师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抵制”,共同守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传授避险技巧,筑牢“平安防线”。在安全知识普及环节,志愿者从“做好出车前的安全检查”“保持安全车速、不超速行驶”等多个维度展开。针对家长群体,志愿者建议出车前检查车辆刹车、灯光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安全,骑行电动车、摩托车时规范佩戴安全头盔;行车中保持安全车距,遇到拥堵路段依次排队行驶,不强行加塞。针对学生群体,志愿者强调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提醒驾驶员“通过人行横道要避让行人”;夜间出行时,注意提醒驾驶员正确使用灯光。此外,志愿者还特别警示“酒后、疲劳不驾驶车辆”“转弯前要减速”“通过支干道交汇处应让主线内的车辆先行”等重要规则,全方位守护师生出行安全。
下一步,燕子河镇将持续探索“安全教育+趣味体验”的新模式,推出“交通安全知识漫画手册”“校园周边交通文明监督岗”等项目,推动交通安全宣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为辖区师生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