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镇始终将农村道路管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以服务群众便捷出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面对镇域内农村道路线路长、分布广、管护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组负责、群众参与”的管护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目标,确保道路管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健全长效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古碑镇着力构建农村公路管养长效保障机制,明确镇、村、养护人员三级管护职责。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和资金管理。各村委会作为责任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道路的日常巡查、小修保养和组织协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签订承包合同等方式,组建稳定的专职养护队伍,确保每条道路都“有人管、有钱养、有机制”。同时,制定出台了《古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将道路管护成效与养护人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激发各方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效杜绝了“重建轻养”现象,推动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聚焦精细作业,提升管护质效。在日常养护中,古碑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推行精细化作业模式。养护人员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洁,及时清理边沟、涵洞淤塞,确保排水畅通;对出现的路基坍塌、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治”,防止小病害发展成大问题。同时,高度重视安防设施维护,定期对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警示桩等进行排查、清洗、修复或更新,消除安全隐患。在汛期、冬季等特殊时节,提前部署,加强巡查,及时处置水毁、积雪、结冰等险情,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此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公路沿线绿化美化、路域环境整治,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环境,切实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强化资金保障,引导群众参与。古碑镇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形成“上级补助、镇级配套”的多元投入格局。在优先保障上级养护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农村道路日常养护和应急抢险。鼓励沿线企业、成功人士捐资捐物支持家乡道路建设管护。更重要的是,创新“路长制+村民自治”模式,通过“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沿线村民认养路段、参与监督、投工投劳,将爱路护路要求融入日常,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农村道路管护的良好氛围,既节约了管护成本,又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守护好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