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桃岭乡从规范流程、严格审核、强化监督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资金监管体系,保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规范操作流程,筑牢资金监管基础。为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章可循,桃岭乡制定了详细且严谨的操作流程。在补贴申请环节,明确要求农户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购机发票、机具合格证、银行账户信息等必备材料。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申请渠道,农户既可以前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现场办理,也能通过省级农机补贴平台在线提交申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补贴审核阶段,建立了初审、复审两级审核制度。初审由各村负责,对申请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初步把关,重点核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补贴条件、资料是否齐全等;复审则由乡农业服务中心联合财政所、纪检部门共同开展,对购机发票真伪、机具信息与补贴目录的匹配度等进行深入审核,确保每一份申请都真实合规。只有通过两级审核的申请,才能进入后续的补贴发放环节。
严格机具核验,确保补贴精准到位。桃岭乡采用“线上+线下”双核验模式,确保补贴机具真实存在且符合补贴标准。线上,借助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对机具的型号、生产厂家、补贴额度等信息进行比对,筛查出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线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按照“见人、见机、见票、见证、见牌”的原则,逐一核验补贴机具。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机具的发动机号、车架号、铭牌标识等唯一性信息,拍摄人机合影照片留存,并详细询问机具的使用情况和购买价格,确保补贴机具与申请资料完全一致,杜绝虚假购机、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发生。针对一些大型、高价值的农机具,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核验工作更为严格。除了常规核验项目外,还会检查机具的实际作业情况和性能参数,确保机具能够正常投入农业生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强化监督检查,织密资金安全防护网。为确保补贴资金安全,桃岭乡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机制。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督,明确各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政策执行和业务办理,财政所负责资金审核和拨付,纪检部门负责全程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资金流向清晰、使用合规。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部监督,通过政府网站、村务公开栏等渠道,及时公开补贴政策、申请条件、补贴对象、补贴金额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群众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线索逐一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为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桃岭乡定期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等方式,对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人员进行廉政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警示教育活动中,不仅通报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的农机购置补贴违规案例,还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签订廉洁承诺书,明确自身职责和纪律要求,自觉遵守补贴政策和工作程序。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资金监管成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桃岭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桃岭乡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桃岭乡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发放、监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确保补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定期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资金监管成果,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未来,桃岭乡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