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乡:三维发力让社科普及扎根乡土

发表时间:2025-09-26 08:24 作者:陈牧 来源:花石乡人民政府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花石乡以红色阵地筑基、文艺活动搭台、理论宣讲破壁,推进社科普及工作走深走实,这一过程中,不仅让科学理论与文化知识融入乡土日常,更在凝聚群众共识、激活乡村活力、赋能民生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红色阵地强认同。文化根脉滋养思想共识。以大湾村社科普及基地为核心的红色阵地体系,串联起苏维埃政府旧址、农耕民俗馆等资源,讲解员们通过还原人物事迹、叙述红色故事,让抽象的红色历史变得可触摸、可感知。红色讲堂年均开展20余场理论宣讲,更让党的创新理论以“身边故事”形式入脑入心。这种“阵地+内容”的模式,不仅守护了地方文化根脉,更让群众在红色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

文艺活动聚活力。群众参与带动文旅融合。“村民演、村民看、村民乐”的文化活动体系,让社科普及更具感染力。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首场活动落地大湾村,百余名村民登台或观演,网友在线互动,直接带动周边民宿、农产品销售;“村晚”里《“美丽庭院”我创建》《幸福大湾村》等节目,用文艺语言展现乡村振兴历程,让社科知识随旋律深入人心。同时,保护环境等主题科普汇演,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表演,既激发了群众文化参与热情,营造出“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氛围,更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实现“科普+文旅”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理论宣讲解民忧。接地气式服务赋能民生。“田间课堂+庭院宣讲”的接地气模式,打破了理论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村支书、中国好人等本土宣讲员用“家常话”解读政策,累计100余场宣讲覆盖超2000人次,内容聚焦乡村振兴、农业技术等群众关切。这种“需求导向”的宣讲,不仅让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更将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健康生活的“指南书”,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花石乡的实践证明,社科普及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在文化认同、活力激发、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最终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