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乡:“小背包”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发表时间:2025-10-06 08:30 作者:熊晓霞 来源:沙河乡人民政府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在群山环抱的沙河乡,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曾面临“政策传达到户难、民情收集反馈慢、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堵”的困境。近年来,沙河乡创新推出“网格化+小背包”基层治理模式,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便民服务等功能“打包”进网格员的小背包,让“行走的服务站”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有效激活了山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矛盾隐患“早发现”、治理效能“大提升”。

“背包课堂”走村入户,政策春风吹进“寻常百姓家”。沙河乡的网格员们肩上的“小背包”成了移动的“政策宣讲台”。背包里不仅有印着简明政策要点的“明白纸”、记录民情的“随身本”,还有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的宣传材料:给老年人的“防骗小锦囊”图文并茂,用方言俚语讲解养老诈骗新套路;给孩子们的“普法漫画书”色彩鲜艳,通过警示案例传递防拐骗、防溺水等知识;给一般群众的“民生政策清单”,则用“你问我答”的形式,把医保报销、低保申请、产业扶持、预防电信诈骗等惠民政策讲清讲透。 网格员们还根据群众的作息习惯,灵活开展“晨访田间话桑蚕”“午间院落板凳会”“夜话火塘边”等场景化宣传,把政策“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话,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背包式宣传,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党的惠民政策像春雨般滋润山区的每一寸土地。

“民情日记”记点滴,“小切口”解决“大民生”。“背包里的‘民情日记本’,是网格员的‘工作指南’,更是群众的‘贴心本’。”沙河乡负责网格化管理的干部介绍道。网格员们每日巡查走访,将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山间道路的一处塌陷、饮水管道的一处渗漏,还是邻里间的一句纠纷、留守老人的一个需求,都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中,标注清楚位置、具体情况和群众诉求。 这些“日记”按“急难愁盼”“风险预警”“民生建议”分类整理,每日汇总研判形成“问题清单”,由乡级专班督办销号。截至目前,通过“背包收集-及时处置-跟踪反馈”机制,已帮助群众解决了涉及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矛盾调解等各类民生问题200余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一本本写满字的“民情日记”,正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真实写照。

“背包积分”聚沙成塔,自治共治“活”起来。沙河乡部分村创新推出“背包积分”制度,鼓励党员、退休干部、热心村民等组成“背包后援团”,协助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工作,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干、一起管”,“背包积分”制度让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

如今,在沙河乡,小小的背包不仅是政策宣传的“传声筒”、民情收集的“信息网”,更成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催化剂”,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 从装着宣传资料的普通背包,到撬动山区治理创新的“百宝箱”,沙河乡用“小背包”承载起服务群众的“大情怀”,用“网格化”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这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山区的生动实践,更为偏远乡镇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办法”“好经验”。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