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升级 蚕桑产业焕发“智慧”光彩

发表时间:2023-03-31 17:20 来源: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综合条件有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蚕桑产业不断探索发展“新丝路”,创造“新桑机”,为推动传统蚕桑产业升级突破,引进智能化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科技赋能“破茧成蝶”,为全县蚕桑产业注入“智慧”之光。

引进智能设备推动产业发展。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联盟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平台科技支撑作用,成功在养蚕主体处示范应用由安徽农业大学自主开发的智能设备——“蚕室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运用无线网络覆盖、视频监控、手机终端操作对小蚕共育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实现精准调控,以及养蚕智能远程监管,助力打造“智慧蚕房”,提升小蚕共育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养蚕模式转型升级。作为受益的养蚕主体之一,位于槐树湾乡的槐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美玉表示“这几年蚕茧子价格高,‘强桑1号’桑叶产量很高,菁松×皓月这个蚕品种也好养,我对栽桑养蚕非常有信心,政府组织给我安装的智能系统省力又省时,我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看到小蚕室的情况,不用着急跑去现场看了。”

拓展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合作模式促进联农带农。走进南溪镇的安徽苏豪富金有机茧丝绸有限公司南溪分公司缫丝车间,在现代化缫丝机的轰鸣声中,机械带动的抽丝剥茧正在周而复始地飞速进行着,缫丝工人有序地清理蚕茧的丝头。据悉,该缫丝厂目前已有6条生产流水线,带动周边闲散劳力就业超100人,并且7个乡镇共10个村入股南溪缫丝加工企业1000万元,2022年已分红30万元,预计今年该公司将实现亿元产值。

融合信息技术延伸产业链条。从一片桑叶、一颗桑葚、一粒蚕茧,再到一盒桑叶茶、一瓶桑果酒、一片绸缎、一床蚕丝被……金寨县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蚕桑生产相融合,秉持吸引外地优秀企业与支持本土企业并重的理念,蚕桑产业链正在逐步延伸,形成全产业链条式发展。目前,全县共有蚕种场1家、茧站5座、缫丝厂2家、丝织厂2家、桑叶加工厂2处、桑茶厂1家、桑枝厂1家、桑果园1处,已实现从蚕种、栽桑、养蚕、蚕茧收烘、制丝、深加工等“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产业链条的延长为桑茧丝绸产业全面提质增效提供了要素保障,已成功注册“金寨丝绸”地理标志,完成了“三利祥云”“宏槐桑叶茶”等品牌注册。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线下门店和淘宝、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多渠道促进蚕桑产品营销,提高流通效率,为产业发展增加精准性,提升发展动能,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值、农业增效。

金寨县蚕桑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以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为抓手,将科技作为发展的驱动力,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桑园面积达3.8万亩,2022年实现养蚕5.33万张,产鲜茧2500余吨,一产产值达1.4亿元,群众走上了勤“茧”致富的好路子。下一步,金寨将继续以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为重心,紧扣“稳面积、保供给,提质量、促效益”的要求,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