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村子 甜了日子 ——安徽省金寨县自然资源部门帮扶毛河村脱贫见闻

发表时间:2020-06-04 09:50 作者:首席记者 洪曙光 通讯员 刘 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毛河两岸,青山绵延,新建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简朴大气……记者眼前的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毛河村中心村,真是气象一新。就在4年前,毛河村还是个重点贫困村,多数村民散居在大山深处,贫困户达31%以上。

“没有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毛河村党支部书记黄遵明说,从2016年年底毛河村被确定为金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准扶贫点开始,4年多来,金寨县局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帮助毛河村强堡垒、打基础、兴产业,如期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目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68%降至2019年的0.5%。

“过去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现在过的是小康生活。”

“19个居住点共有747户2612人,散落在方圆36.2平方公里的大山里;3340亩耕地‘靠天收’,低效山场共5.43万亩;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7户697人。”金寨县局局长陈永开介绍,“这是当年来扶贫时毛河村的情况。”任务再重也要完成好。2017年,金寨县局派出3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并组织全系统干部对贫困户包保到户。同时,该局指导毛河村“两委”制定了“强堡垒、打基础、兴产业”脱贫计划,拉开了帮扶毛河村脱贫攻坚的序幕。

近年来,金寨县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并叠加库区移民、贫困户补助等扶贫政策,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为此,金寨县局帮助毛河村规划建设老院、连兴、团山和中心村4个安置点,配套建设卫生室、文体乐园、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每户还安排了一块小菜园,一改过去“偏远屋破就医难、水电路网不通畅”的局面,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过去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现在过的是小康生活。”57岁的村民汪登华说。因病致贫的汪登华以前带着儿子和生病卧床的母亲,常年居住在闭塞山冲的土坯危房中。2017年,因享受宅基地改革叠加各项扶贫政策,他只花2万元就住上了条件优越的新楼房。“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儿子到外地打工年收入近10万元,我在村里种天麻、养家禽,年收入6万多元。”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脱贫致富的‘奠基石’和‘加速器’。” 金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郑汉涛说,“贫困户基本不用花钱就能住上新房,人口多的还有结余。”

“没有他们的帮助,种天麻我想都不敢想。”

“人均1亩多的耕地理应成为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而我们村处于山区,虽有毛河流过,但因田高水低,祖祖辈辈只能望‘河’兴叹。”黄遵明说,是金寨县局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绝大部分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近年来,局里共投入440万元,在毛河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修蓄水塘8座,新修拦水堰1座,新修挡墙护岸345.4米,修路8003.7米。”金寨县局副局长余友勇介绍,“到2018年年底,基本解决了耕地‘靠天收’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保障了粮食安全,助推了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步伐。” 黄遵明说,“目前,全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农民既能坐地收租金,又能在企业打工赚钱,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金寨县局还为毛河村建设了高标准茶园1900亩、桔香园895亩,全村因此人均增收近2000元。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过去低效的山场如今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村扶贫专干、天麻种植带头人陈瑞说,“许多贫困户用自家的非公益林山场种植天麻和茯苓,不仅脱了贫,有的还致了富。”毛河村村委会主任江勇介绍,毛河村有2万多亩非公益林。

2018年底,金寨县局驻村扶贫干部李林、李勇通过走访专家,认为毛河的山场适合种植天麻和茯苓,便鼓励陈瑞带头种植天麻30亩,也带动了30个贫困户开始种植。一年下来,陈瑞收入了18万元,带动的贫困户平均收入三四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把目光投向了山场种植业。“天麻种植要技术,扶贫工作队专门请技术员定期来指导。”去年因种植天麻收入超12万元的贫困户余水激动地说,“没有他们的帮助,种天麻我想都不敢想。”

“越是这时候越需要我们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扶贫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余友勇说,“越是这时候越需要我们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为此,扶贫工作队协助村“两委”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根据疫情变化,四处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张罗。对生产中缺少物资、种苗的贫困户,驻村干部积极联系各方,帮助采购茶苗40万株、菊花籽500公斤、鸡苗200余只,同时,完成2020年申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奖补143户共41.3万元,保障了贫困户顺利生产、稳定增收。对于黄先余、黄朝银、余成武等贫困户养殖的土鸡、山羊遭遇销售困难的情况,扶贫工作队立即联系金寨县局包保干部,动员企业员工、爱心人士、机关干部购买,帮助销售土鸡500余只、山羊100余只。

对疫情期间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扶贫工作队积极传递招聘信息,帮助他们就近就业。同时,协助村“两委”认真落实公益劳务岗位政策,积极开发护林员、光伏电站管护员、村级道路养护员、河道垃圾清理员等十余种公益性劳务岗位,确保居家贫困户劳动力一户一岗。此外,还帮助外出务工贫困群众申报就业交通补贴共计7.03万元。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