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拉响全国警报。曾经走出59位开国将军的全国第二大“将军县”闻令而动,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瞬间打响。全县退役军人主动参战应战,老兵、新兵纷纷展示军人风采,村头、巷尾绽放军旗光辉,谱写了一曲曲奋战疫情的赞歌!
最应时的战“疫”冲锋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县防疫指挥部通知,正月初三就对县烈士陵园管理处、干休所、光荣院和24个乡镇(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作出防疫部署,对28名光荣院和敬老院光荣间老人实行封闭管理,对50名高龄烈属落实公益岗位帮扶,对5160名重点优抚对象实行“零报告”管理。
疫情蔓延扣人心弦,群防群治尤为重要。1月29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向县防疫指挥部请命,获准以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县红五星双拥促进会名义,在县政府网站发出《致全县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的倡议书》,动员乡、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发挥“突击队”作用,广大退役军人发挥“排头兵”作用,全力做好科学应对疫情、自觉实施隔离、养成卫生习惯、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若有战,召必回。”广大退役军人对“娘家”的倡议一呼百应,全县近500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约9000名退役军人迅速投身全县防疫阻击战。梅山镇将执法中队10名退役军人、62名退役军人专岗人员划分到6个社区,包保服务45个小区和30个城区主要街巷通道;全军乡退役军人何政武看到倡议书后,立即向熊家河村支部递交《请战书》,开着私家车帮助村里巡逻、送饭;南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安排纪念馆讲解员以地道的乡音俗语,录制防疫宣传音频资料,分发到12个村开展宣传;果子园乡11个村都有退役军人敲着铜锣,走村到组开展巡回宣传....全县退役军人中有160名村“两委”、24名村书记、225名村级社会治理协管员、137名乡镇退役军人专岗、210名退役军人辅警,扛起“疫”战军旗,成为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最救急的“军旅爱心款”
疫情肆虐,大爱无疆。金寨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卢军,利用自己影响力广泛的“天南地北金寨人微信群”,与退役军人潘进、张维俊组建网上捐款组委会,272人积极响应捐款、捐书画、参与竞拍,筹措资金74400元,捐给县防疫指挥部购买医疗亟需物资。
从浙江返乡投资金寨军人创业中心的浙江商会秘书长汪杰,协助金寨浙江创业者协会党委为家乡捐助30000个口罩、300副护目镜。投资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的河北“军嫂”陈烨,从朋友处抢购500个医用口罩,捐助给县光荣院、烈士陵园管理处解决燃眉之急。
关庙乡交通相对闭塞,防护口罩十分紧缺,干部群众“十万火急”。关键时刻,关庙村退役军人熊小龙,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多方筹集了500个N95口罩,第一时间无偿捐赠给乡卫生院、学校及周边群众。当别人提醒他可以高价销售时,熊小龙掷地有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不发国难财!
最美丽的抗“疫”排头兵
“只有劝阻车辆、人员入境,才能守住第一道防线。”由于我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鸡叫狗咬听三省”,皖鄂界线绵延40多公里,劝阻任务十分艰巨。斑竹园镇派出所退役军人张祥林、詹杰主动请缨,在皖鄂交界的长岭关全天候执勤,开展防疫检测工作;铁冲乡退役军人、执法中队长蔡金海带领队员巡查8处皖豫跨省通道,劝返人员200多人、车辆50多台次;吴家店镇退役老兵、西庄村支部书记黄治康,白天在省界卡口蹲点检查,夜晚入户回访武汉返乡人员,落实量体温、送口罩等“六个一”防护措施;沙河乡退役军人服务站长陈青山组织12名退役军人,值守鄂皖交界的4条主要路口,用喇叭和铜锣开展科普宣传;天堂寨镇退役军人、黄河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龚玉泉,大年初二以来一直驻守鄂皖交界口,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劝返过往车辆、人员,坚守12天没有回家。
“只有严禁车辆、人员外出,才能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张冲乡退役军人、张冲村支部书记汪启俊,模仿“货郎”方式抓宣传,深入工地抓摸排,锁住道口抓管控,走村入户抓卫生,倍受群众称赞;果子园乡退役军人、白果树村主任周思巍,不厌其烦地通过“面对面”“微信群”普及防疫知识,帮助本村武汉返乡人员肖某实施居家隔离、疫情检测,营造科学健康的农村防疫氛围;槐树湾乡退役军人、兴田村支部书记秦涛,不顾家里小孩生病,不分昼夜奋战在防疫一线;梅山镇退役军人、船冲村支部书记闵永兵,在村里没有喇叭情况下,借来一台车载喇叭安装在私家车上,开车在全村巡回播放。县直单位抽调370名干部职工会同社区和物业人员,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60多名退役军人踊跃参战,开展点线面宣传,坚持全天候管理,落实网格化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