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增收之源。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军乡立足群众需求导向,紧扣“稳、扶、帮”精准发力,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端牢群众就业“饭碗”,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促使就业“稳”。全军乡把群众“稳岗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积极搭建稳岗就业平台,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一是以返乡人员求职需求、中高院校学生毕业、及企业用工需实际为契机,结合“四送一服”“春风送岗”行动,积极与县重点企业、劳务公司、产业园区精准对接,召开“专场招聘”“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会”等活动,通过现场招聘,搭建企业、劳动者双向交流平台及稳定的人才输送“桥梁”,促使用人单位与求职群体双方共赢,帮助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扎根本土,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解决脱贫群体“家门口”就业难问题,沙河店村先后建成天益竹制品加工场、岩沁泉矿泉水生产厂房等,辐射带动本地群众稳岗就业达200余人。
岗位开发、政策落地,提升就业“扶”。全军乡坚持把“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作为群众稳岗就业重要途径。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工作,科学合理设置保洁员员、巡河员、护林员、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公益岗位,推动就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化,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同时,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就业奖补”在稳岗就业中带动及激励优势,及时兑现扶贫车间吸纳脱贫户就业奖补政策,调动扶贫车间主动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并对常年正常务工的脱贫人口给予就业奖励,激励调动群众愿意就业、想就业。
技能培训、能人带动,带动就业“帮”。全军乡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提升劳务质量有力抓手,聚焦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能人、脱贫群体等重点对象,结合自身就业需求,推行“培训+岗位”“培训+输转”“培训+创业”“培训+就业”的服务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等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由传统的苦力型、短工型就业向技术型、稳定型就业转变,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在技能培训中掌握专业实用技能,增强自身就业创业信心。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挥筑巢引凤及小额贷款扶持优势,吸引外出乡贤能人反乡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打造一批以中药材、羊肚菌、茶叶、民宿观光等为主的支柱性产业链,辐射带动群众就业达1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