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民心暖 夕阳红 我们正年轻

发表时间:2023-05-23 15:34    来源:果子园乡  点击数:  字号:[  ]

我叫黄遵成,今年65岁,是果子园乡牛食畈村佛兴组村民,现居住在牛食畈村中心村庄。自民生工程和十项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了,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舒心了,身体也愈发年轻了。

老年助餐暖心暖胃。大家都能看到,如今的农村大多数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和老伴也不例外,虽有一儿一女,但是女儿已经外嫁,儿子儿媳带着小孙子常年在外,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相依相伴。老伴儿身体不是太好,患有疾病,需常年服药,而且行动不便,所以吃饭就变成了我们俩的一个大难题。“吃饭难”并不是说我们自己在行动上懒惰,不愿意自己烧饭,导致自己吃不上饭。而是家里就我们两个人,烧好一顿饭也吃不了多少,感觉没什么胃口,有时买上2斤肉,我们俩都得吃好几天。

上个月,我们村里的老年食堂开业了,得到消息后,我和老伴赶紧去村里了解相关情况。原来在这里只需要办理一张就餐卡就可以就餐了,一次只需要五元。体验了几次后,我发现这项政策真是给我解决“大难题”啊:首先,菜品多样,荤素搭配。在这里我们每次都可以吃到多种菜品,想吃啥就吃啥,而且味道也非常不错;其次,价格实惠,可以接受。这里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就餐,每次每人只需5元。我算了一下,我和老伴儿两人每天早餐除外,一天最多20元钱,一个月才600元钱,这完全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最后,干净卫生,放心就餐。这里卫生搞得很干净,在这里可以安安心心地用餐。在这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老伴儿的气色明显好转,体重也有增加,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儿子打电话了解到我和老伴的现状,他也能放心一些,可以安心地在外工作了。

老有所学生活丰富。我和老伴平时没多少事可做,除了种种地、种种菜,多半的时间的都是在家里和邻居聊聊天或者看看电视。时间一长就感觉枯燥无味,人也变得懒懒散散的。如今,我们和老伴都在老年食堂就餐,吃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平时娱乐的项目还是比较少。最近在老年食堂就餐时,听说村里要办一个老年大学,是专门针对我们老年群体的需求,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事政治、老年人卫生保健、书法绘画、徽剧文化、棋牌娱乐等课程,而且地点就在我们老年食堂的二楼。听说我们这老年学校还要聘请专任教师过来,师资力量雄厚,这让没怎么上过什么学的我们非常期待,希望能够在这里能够学到一些知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希望未来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用到更多,我们不再是寂寞的空巢老人,而是越活越年轻的“银铃学子”。民心暖,夕阳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安心,越来越舒心。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还正年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