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织密反诈“三张网” 守护百姓“钱袋子”

发表时间:2025-03-19 09:58    来源:流波䃥镇  点击数:  字号:[  ]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高收益理财”到“网恋杀猪盘”,从“快递赔付”到“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无孔不入。为切实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流波䃥镇坚持“预防为先、全民参与”的理念,全力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无处遁形。

家校联动筑防线,反诈知识进万家

“奶奶,陌生链接不能点!”“爸爸,中奖短信都是假的!”在流波䃥镇,孩子们成了家庭反诈的“小老师”。镇上以学校为阵地,将反诈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模式,让反诈意识扎根千家万户。三大实招见成效:一是反诈课堂趣味化。镇中心小学每周开设“反诈小课堂”,用动画片、情景剧还原“游戏皮肤诈骗”“红包返利陷阱”等案例。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骗子话术,回家后主动向家长“科普”。五年级学生小林说:“我教会了爷爷怎么识别假客服电话!”二是家庭作业实战化。学校布置“反诈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防骗测试题”。村民李大妈感慨:“现在接电话前,孙子都要先检查是不是00开头的号码!”三是宣传阵地生活化。在学校广场设置“反诈知识宣传牌”,展示学生创作的防骗漫画、手抄报;村村响广播播放“童声反诈提醒”,用稚嫩嗓音传递硬核防骗知识。如今,村民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里,多了“如何识破骗局”的新内容。

敲门行动全覆盖,精准宣传入人心

“大妹子,最近有没有收到奇怪的短信?”“老哥,转账前一定要和家人商量!”一支由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反诈宣传队”,用脚底板踏出了反诈“防护网”。户户走到、人人见面,让防骗知识“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针对留守老人,采用“土味教学法”,用方言讲解“保健品诈骗”“冒充子女要钱”等套路。面向家庭主妇,用“买菜钱”打比方揭露刷单骗局:“垫付100返120?菜市场可没这好事!本金一丢,菜篮子都得空!”提醒年轻群体,播放“网贷陷阱”真实案例视频,提升年轻人警觉性。村民王大爷笑着说:“上次吴主任假装骗子给我打电话,差点被他唬住!这下长记性了!”

靶向施策防风险,筑牢最后一道墙

对于独居老人、曾受骗家庭、频繁接听境外电话的村民,流波䃥镇建立“红色预警名单”,实行“一户一策”精准防护,将反诈防线延伸到“最后一米”。大力宣传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实时拦截可疑来电。推行结对机制,组织网格员包片宣传,不定时上门“三问”:是否接到陌生电话?是否点击可疑链接?是否遇到转账要求?

流波䃥镇将持续打好反诈战争,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让诈骗伎俩无处生根。让群众擦亮双眼、捂紧口袋,人人争当反诈卫士,共同守护我们辛苦挣来的好日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