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小斜坡大民生 社区电动车棚改造背后的治理智慧

发表时间:2025-05-07 08:35    来源:县城管局  点击数:39  字号:[  ]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电动车已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然而,在许多小区,电动车棚的配套设施却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县城管局通过走访,接到明汇城小区17栋居民的普遍诉求,楼下充电车棚无斜坡,人行道的路牙石较高,导致电瓶车停放非常困难。县城管局在接到诉求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公司到现场勘查,制定施工方案,联系专业施工队开始施工,在充电棚旁修建斜坡,并在两天内投入了使用,施工过程中县城管局全程监督并配合,及时解决了居民的诉求。一个看似简单的斜坡改造,折射出小区治理的深刻变革。

传统小区治理模式中,政府部门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缺乏对居民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在电动车棚改造问题上,这种治理模式的弊端尤为明显,坡道设计不合理导致居民推车困难,充电桩数量不足造成私拉乱接,照明设施缺失带来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暴露出小区治理的短板。

新时代的小区治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电动车棚改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采用“参与式治理”模式。通过议事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勘查,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建立多方协调机制,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这种治理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电动车棚改造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城市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这一民生工程,基层政府与居民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小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居民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小区凝聚力得到加强。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电动车棚改造这一“小切口”,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大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