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老有所学行动 让我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

发表时间:2025-06-26 10:43    来源:流波䃥镇  点击数:  字号:[  ]

我叫李*山,家住流波䃥镇流波村,今年六十八。搁以前,我这个岁数的人,日子过得就跟那晒蔫吧的茄子差不多,除了蹲墙根晒日头,就是围着孙子孙女转,再不就守着空落落的院子发愣。心里头总觉得空荡荡的,不是个滋味。可近几年来,镇里老年学校的改扩建,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这件办到了我们老年群体心窝窝里。

头一桩好:老年学校近在咫尺,抬脚就到,贴心!

镇里的老年学校就建在流波新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一块。从我家门口溜达过去,顶多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刮风下雨都不怕淋着、踩着泥,方便得很。听镇上的干部讲,像这样的教学点,不光咱村有,隔壁黄畈村的也建起来了。政府是真舍得为咱这些老同志出力。以前总羡慕城里退休的人能上老年大学,如今咱这山沟沟里的老农民,也能像模像样地“上学堂”了,这在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如今真真切切摆在眼前了!

第二桩好:学的是庄稼人用得上的真本事、硬功夫!

老年学校教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桩桩件件,都是紧贴着咱农村老人的心思、围着咱的锅台转、绕着咱的地头来的。

农技课,简直就是给种地人开的“及时雨”! 镇里专门请了农技站的专家,还有咱本地种地的老把式来授课。人家不光是讲,是真真正正地手把手教。怎么选好种子、怎么科学育苗、怎么识别病虫害、怎么用土法子配点环保的药水……听得懂,学得会,拿回家就能用上。

养生保健课,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简直是“雪中送炭”。 学校跟镇卫生院相互配合,医生们隔三岔五就来。不光讲,还给我们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讲的都是能听得懂的大白话,比如高血压平时该注意什么?糖尿病三餐该怎么吃?腰腿疼了在家怎么活动筋骨?季节变换了该怎么防病?我本身血糖就高,以前就知道少吃甜的,其他糊里糊涂。现在可明白了,哪些能吃哪些得少吃,吃完饭溜达多久最合适,现在心里头门儿清。学校里还设了个小小的“健康小屋”,有简单的器材,还有血压计、血糖仪,方便我们平时自己监测。这份细致周到,让人心里头踏踏实实的。

要说最热闹、最招人喜欢的,还得是那手艺课和文化课,真是欢声笑语不断。镇里请了剪纸的非遗传承人,教我们剪窗花、剪福字。一开始笨手笨脚的,剪出来的四不像,可慢慢儿地,也能剪个囍字、剪个小动物了。还有编竹篮、编草帽的手艺课,用的是我们镇上现成的材料,编出来的物件儿又结实又好看。书法班也办得红火,隔壁退休的老王,以前是学校的老师,字写得就好,现在更是练上了瘾,过年的时候,给全村家家户户写春联,红纸黑字,墨香扑鼻。看着自家大门贴着老王头写的“福寿安康”,感觉就是不一样。

第三桩好:老年群体聚成了团,笑声多了,心气足了!

老年学校不光教本事,更成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们的“暖心窝”。以前在村里,你住东头,我住西头,没事儿可能十天半个月都碰不上面。现在好了,学堂就是我们的据点,天天都有老伙计们在。一起学新东西,互相显摆显摆自己的“作品”,下课后凑一块儿唠唠家常,说说儿女,谈谈庄稼,笑声都比以前响亮了,那份热乎劲儿,把心里的孤单寂寞都赶跑了。

说到底,政府这“老有所学”的民生实事,就是实打实地把“养老”变成了“享老”。 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有滋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