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24年6月25日,《金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六安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根据自然资源部、省、市工作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了《金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二、《规划》编制过程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重要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发挥着战略性、约束性、传导性和实施性的作用,是县级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2020年10月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并完成“双评价”、“双评估”等规划专题研究工作,2023年3月在金寨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同步向相关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通过金寨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同意县人民政府依法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2023年6月30日规划成果上报市政府审批。经过市政府组织的技术审查和市直相关部门审查,于2024年6月25日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规划目标。确定金寨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亚洲钼都、皖西地区新兴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城市性质,着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到2035年,形成底线牢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建成现代化美丽金寨。到2050年,全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高质量生活的美丽家园。
二是强化底线约束。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树牢国土空间规划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3.12平方千米(55.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6.68平方千米(49.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81.3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不高于50.34平方千米。
三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筑牢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的战略使命,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多廊”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三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一廊、两库、三屏、四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心五轴六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在金寨中心城区形成“一带、两廊、三片、四轴”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宜居品质。
四是严格耕地保护,夯实安全农业空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构建“三区多点”的县域农业空间格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定不移主攻发展茶叶、中药材、油茶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推进高山稻谷、生态果蔬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五是筑牢生态屏障,锚固绿色生态空间。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高标准常态化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立足全域生态系统整体性,以保护大别山生态屏障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金寨。构建“一廊、两库、三屏、四点”的县域生态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优先保护重要生态空间,突出皖西大别山区生态屏障重要作用,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六是强化集约集聚,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强县城中心城区和镇区建设,形成区域一体、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一心五轴六点”的县域城镇空间格局。以现有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构建以县城为引领,六个重点镇支撑,交通轴线串联北、中、南三大片区,形成县域“一心五轴六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
七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脉,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系统保护和利用。保护好金寨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村落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保护水平,保存历史符号,留住乡村记忆,打造红色文化强县。强化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形态,促进山水文化景观和城镇乡村融合发展,彰显“山水红韵”的大别山城乡魅力风貌。
八是是强化空间联结和保障。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多向复合、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加强河湖保护,严格落实防洪、排涝、排水设施布局要求,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九是提出规划实施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主体责任。完善规划实施政策法规,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制,建立“二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指引,做好近期规划实施安排。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高标准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