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下面就我县数据资源情况介绍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一是构建全域数据资源池。依托县数据中台,按照“应归集、尽归集”要求,梳理48个部门598条数据目录,归集共享数据总量2.76亿条,优化基础数据库和4大主题库,打通县数据中台与省大数据平台,实现省县两级平台数据双向流通。二是加强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建设。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整合公安、城管等领域视频监控1683路,累计处置城市管理事件1.3万余件,事件处置时效提升近85%。汇聚共享视频资源1.74万余路,发挥公共视频资源在应急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览、智能调度”。三是加快向一体化平台迁移。落实“数字安徽”建设部署,按照“整体规划、统筹整合、有序推进、确保安全”原则,组织县直单位摸排政务信息系统,报送迁移计划,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迁移至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计划到2027年,实现自建系统向一体化平台“应迁移、尽迁移”。四是完成后端资源统一招采。全县47家单位96个业务系统, 部署(托管)在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集团中标后端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服务标准化、效益最大化。
2.深化场景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一是培育示范应用标杆。遴选“120智慧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城市大脑AI治理场景”“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等6个典型应用场景,参加六安市第一届场景创新应用技能大赛,“120智慧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总分第6名,获三等奖。县云计算公司“金寨城市大脑--数据中台”案例,入围“数据要素×”行动省级案例库。二是数据跑腿高效赋能政务服务。深化全省通办系统应用,2024年县乡村三级全省通办系统办件2.3万件。“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序推进,24个“一件事”高效运行,共办结3836件。“免申即享”惠企服务做深做实,共兑付奖补资金1.0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958家。
3.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一是培育省市大数据企业。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手,筛选一批与大数据服务、应用、产品制造等相关企业,指导6家企业通过市级大数据企业认定,安徽量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联动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通过省级大数据企业认定。二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大脑”,接入175家企业、3446台设备,发挥大数据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显成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11个、智能工厂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8个、智能工厂5个,累计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3个。
4.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点位688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网速均达到100M带宽。完成县应急局、统计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审计局等部门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二是建立数据分级分类保护机制,完成全县关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全年未发生数据安全事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数据资源工作:
一是加强公共数据归集共享,打破数据孤岛。依托安徽省大数据平台和县数据中台,建立数据归集台账,完善数据目录,实现底数清楚,确保数据实时归集。
二是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持续推动数据赋能,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建设,结合县域实际,选择、复用上级已建设场景,推广应用。加强大数据企业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壮大数字产业。
三是筑牢安全防线,持续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梳理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资产,规范IP地址应用,开展网络改造,确保网络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县域数据安全监测,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