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返回首页

规划赋能引领“新风貌“,多措聚力 绘就“新蓝图”

发布地点: 县行政中心主楼八楼视频会议室

人: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3日

内容摘要: 县规划中心发言人汇报全县村镇规划管理与风貌管控工作。

直播图片
发布会直播

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下面,我代表县规划中心,就县村镇规划管理与风貌管控工作,向大家作通报。

一、工作成效

2025年以来,我县持续完善村镇规划管理与风貌管控工作体系,管控效能稳步提升,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划体系基础不断夯实。完成了《金寨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老城区国土空间单元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审议,为全县212个行政村配备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指引体系,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定依据。

二是管理机制效能持续优化。坚持和深化“三审两会”制度,全年累计完成规划审定备案64项,召开县级规划委员会8次,审议议题105个,保障了规划审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依托季度点评与年度考核,持续压实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形成闭环管理。

三是技术支撑力量显著增强。12名驻镇规划师全面下沉一线,在乡镇规划审查、技术咨询与风貌把关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补齐了基层技术短板。

四是规划监管防线更加牢固。创新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构建了“专业巡查+行政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管体系。全年累计开展各类规划巡查173次,纠正违规项目5个;对115个已批在建项目,完成规划验线31次,批后监管24个频次。完成29个建设项目的竣工规划核实,核实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并协助解决12个“难办证”历史遗留问题。

五是人才培育基础得到巩固。持续举办“规划大讲堂”“乡村流动讲堂”以及大学生规划竞赛等系列活动,广泛宣讲规划知识,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规划素养,为乡村建设储备本土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制度先行,压实责任链条。建立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管理网络和“三审两会”等工作制度,确保规划管理要求传导至各建设项目。专项督查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形成常态化压力传导,促使乡镇真正重视并履行规划管理主体责任。

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提升管理效能。聚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全年为社会投资类项目提供规划基础资料50余份,审议议题52项,完成审定备案30项。特别是在文旅项目中,通过提前介入、专家评审、规委会审议等流程,有力压缩审批周期,高效推动了关山半岛文旅、龙马漂流等重点项目。

三是引入专业力量,弥补基层短板。针对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实施驻镇规划师制度,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批后监管。这些力量不仅参与技术审查,也提供常态化服务,成为连接县级要求与乡镇实际的重要桥梁。

四是实施动态监管,严守规划红线。建立“日常巡查+技术抽检”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依托第三方开展常态化巡查,并对验线、±0.00、结构封顶等关键节点实行必查,确保问题早发现、违规即纠正。

五是注重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面向乡镇干部、村级负责人和广大村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讲堂与规划竞赛,宣讲政策、展示案例,提升全社会尊重规划、遵守规划的意识,并将优秀竞赛成果应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实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发力,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规划引导,提升专业认知。常态化运“规划大讲堂”“乡村规划流动讲堂”,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国土空间规划、风貌管控等主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深化基层对规划内涵的理解,保障项目科学实施。

二是严控编制质量,打造精品规划。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严格从招标备选库中择优选定设计单位,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与违约责任。推动规划编制从“资质达标”向“质量优先”转变,确保规划成果既符合规范,又贴合实际。

三是拓宽引育渠道,夯实人才根基。积极探索支持政策,吸引高校师生、设计机构人员下沉基层,鼓励乡贤、能人参与乡村规划建设。通过举办规划竞赛等方式,引导社会专业人才和公益力量参与,构建多元化基层技术人才补充机制。

四是强化全程监管,确保政策落地。针对监管难点,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将其履约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健全县乡联动机制,强化从项目选址到验收的全过程服务与指导,压实乡镇属地责任,切实维护规划权威。

各位领导、同志们,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与风貌管控,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县规划中心将继续以规划赋能发展,以管控塑造风貌,多措并举,聚力描绘金寨“新风貌”,为开创现代化美丽金寨建设新局面贡献规划力量!

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