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十六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承载着金寨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确定实施“5+1”帮扶项目;省委、省政府作出“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增加支持金寨三项重点工作。这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增长10.2%;财政收入5.8亿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6256元,增长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69元,增长13.3%。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趋势,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力促经济企稳回升。实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企业提供担保融资4亿元,金融机构净增投放11亿元,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0.2、10.1个百分点;争取单独选址、增减挂钩、未利用地等指标4192亩,保证了重点项目需求;开展企业帮扶,为45家企业招聘员工2490人,为11家企业争取扶持资金2100万元,兑现29家企业税收奖励 724万元,减免67家困难企业税费680万元,促进了企业发展,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7.1%。发展现代农业,新增油茶、毛竹、茶叶等农业基地8万余亩,新培育种养大户1200余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6亿元、增长5.6%,荣登全省茶叶十强县榜首,全国油茶发展现场会来县观摩。创建旅游品牌,天堂寨荣膺5A、梅山水库晋升4A,首届大别山山水文化节金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13.8亿元,分别增长41.3%、40%。繁荣商贸流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4.2%,进出口总额5193万美元、增长33.4%,新增进出口企业3家。
(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谋划千万元以上项目143个、总投资420亿元,重点建设500万以上项目30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扶持项目218个、资金10.5亿元,水利、扶贫、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一批项目成功获批,钼矿开发、物流产业园、新城区自来水厂、老城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猴子岭隧道、史河治理二期等项目按期完成。招商引进项目280个,到位资金26.3亿元,利用外资2656万美元,国雅复合材料等11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户,安吉物流、洁美环保等8家企业总部迁入金寨,寰珑体育、力诺机械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完成投资6.2亿元,实施市政重点工程60个,建成安置房1122套、城区道路14.3公里、排污管网15公里,新增绿地5.7万平方米、路灯620盏,垃圾填埋场、史河治理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一中新校区、思源学校开工建设,河东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全面启动文明、卫生、园林“三城同创”,改革城区环卫保洁机制,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违法建设得到遏制。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整合涉农项目,建成农村清洁工程5处、农村沼气池1500口,完成植树造林7.2万亩,整理土地面积1.33万亩,实施移民后扶、一事一议项目488个,改造农村危房4700户,打造了宋大塘、河西、汤店等30个美好乡村示范亮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县乡公路138公里,维修危桥24座;兴建安全饮水工程26处,除险加固病险库1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改造农村供电台区29处。
(四)“5+1”项目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完成了茶叶、毛竹、中药材、皖西白鹅4个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首批确定扶持资金3760万元,到位资金1588万元。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1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5家、市级15家,麻埠六安瓜片农业示范园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园。现代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审批,控制性详规启动修编,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融资平台完成组建,争取省皖北办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政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支付体系广泛覆盖,金融产品创新成效明显,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53亿元,存贷比为52.2%。金寨职业学校开工建设,项目所需2.92亿元资金基本得到落实。大别山旅游通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完成,一期工程动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拿到了“路条”,组建了筹建处,可研工作加紧进行。
(五)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投入资金6.96亿元(其中县级配套6960万元),保证了民生工程的全面落实,城乡居民人均受益超千元。补助补偿类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培训类项目全面完成,建设类项目按期完工,民生工程管养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91085名老龄人领到养老金;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39万元;建成廉租房40套、公租房400套,1356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房补贴;及时发放城乡低保金7696万元、五保供养金1524万元、灾民生活救助金445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298万元,帮助201户灾民建设新房549间;实施34个村整村推进扶贫,2.07万人实现脱贫。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青山中学通过省示范验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贫困生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省市教育督导考核中再次被评为优秀等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授权国家专利145件;计划生育“两查两补六到位”活动持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指标进一步优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六安市第三届运动会成功承办,民歌赛、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加强社会网格化管理服务,强化矛盾基层调处,坚持大走访活动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信访形势趋于平稳;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快速侦破“10.10”等重大刑事案件,连续14年实现命案必破。开展双拥创建、“飞地拥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计、物价、工商、质监、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民兵预备役、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