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超委员:
你提出的《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提案收悉,县委宣传部商县委史志室、县委党校、县文旅体育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培根”问题。为加强红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我县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红色资源利用建设和展陈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今年,我县已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对县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普查,据此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同时,将核定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一批国保、省保、市保单位。目前,正在实施4个国保单位展陈、革命旧址群安防和1处省保单位展陈、1处省保单位维修项目。
二、关于“构架”问题。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县先后实施10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保护修缮、36处布展;建成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等一批红色地标,积极推进打造一城三镇(梅山红色旅游名城,汤家汇、斑竹园、燕子河3个重点红色小镇),初步构建了以县革命烈士陵园为“龙头”,以西线立夏节起义、东线六霍起义纪念设施为“两翼”的革命纪念设施总布局。下一步,持续提升“中国红岭公路”品牌影响力,以“传承红色基因 驶向‘两源两地’”四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为媒介,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县各地红色资源。
三、关于“凝神”问题。近年来,我县推进“红色印记”提升工程,在城乡重要节点建设红色雕塑、竖立红色标识、增添红色元素,将映山红确定为“县花”,桂花树确定为“县树”,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确定为县歌,命名“红军广场”“红岭公路”等红色文化地标近600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0余个,增设景观小品740余处,实现红色文化抬眼可见、驻足即观;在将军大道更新红色宣传将军肖像160块,在高速道口、动车站设置红色宣传专栏。接下来,将进一步突出重点,以梅山城区EOD项目建设为契机,利用闲置资产建设希望工程展馆、水库移民工程展馆,着力打造梅山城区红色文旅城市。
四、关于“铸魂”问题。近年来,立足厚重的红色历史,我县先后组织编写出版《将军县的初心故事》《军旗猎猎》《红色基因代代传》等红色书籍30余本,每年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宣传金寨红色文化研究文章100篇以上,还组织编写了8册《将军县的红色文化》系列丛书、《金寨概览2023》等,对扩大老区金寨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我县引进驴妈妈集团、小村资本等社会资本,共同打造了全省首个沉浸式红色演艺项目“十万剧场”《立夏》和党建VR体验剧目《星火相传》,入选“安徽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和“文化元宇宙特色案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组织红色研究人员,进一步挖掘金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立体式地反映金寨地区的党史、军史、革命史、发展史,便于宣传推介。
五、关于“润心”问题。近年来,我县金寨干部学院梳理县内18处红色遗址遗迹,协同打造全市34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建成“两核七区”的现场教学格局和6条闭环式红色教育精品线路,开设现场教学点18处,开发党性教育专题课和微课17个,精心打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淠史杭精神、红二十五军斗争史等专题。推出“金寨县全域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线路”和以“传承红色基因 驶向‘两源两地’”为主题的初心之旅、经典之旅、缅怀之旅、斗争之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编制《金寨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大力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启动丁埠至关庙—沙河—斑竹园等红色旅游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同步实施停车场、观景平台、旅游厕所、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汤家汇红旅小镇、斑竹园红色小镇、大湾幸福·慢谷等特色小镇。同时,发挥金寨红军后代宣讲团、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队作用,深入机关单位、中小学校、高校、国有企业等开展“七进”宣讲,常态化开展“红歌大家唱”等群众性活动,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县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0564-735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