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彪委员:
你提出的《文化振兴“点亮”和美乡村》收悉,县委宣传部会同县文旅体育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乡村文化资源”。我县高度重视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文联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方案》《文化强县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设立乡村文化振兴奖补资金;广泛挖掘和培育了一批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并组建和充实了200余支村级文艺队伍。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成功推报了金寨山核桃制作技艺、金寨红薯干制作技艺、大襟风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六安篮茶制作技艺、金寨手绣、金寨剪纸等6项非遗项目入选市级名录;新增县级非遗传承人16人,涉及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金寨翠眉制作技艺、金寨黄大茶制作技艺、六安篮茶制作技艺、大别山民歌等11个非遗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上述相关文件为抓手,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乡村文化资源。
二、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通过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整体建设标准居全省领先位次;在城区还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品牌拾光书房,建成运营7个,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下一步,继续强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投入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用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舞台,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县乡村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三、关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我县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全年常态化组织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农民合唱歌会、“传承红基因 唱响大别山”原创红歌村歌展演、非遗锣鼓比赛等活动1200余场;2024年大春节期间举办“村晚”139场,线上线下参与达460余万人次,覆盖率、参与度、受欢迎程度为历年之最,是近年来全市乃至全省各县区中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县。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政策扶持,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村歌等,传承民俗文化;广泛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红歌村歌传唱、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乡村文化大舞台”活动开展,鼓励组织开展“文化+”系列活动,打造金寨县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品牌。
四、关于“加强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围绕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全县乡村文化工作培训会,围绕开展“村晚”等系列文化活动,对全县文化特派员、乡镇文联、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和村级文化能人等进行专题辅导;同时,通过给政策、保经费等措施,着力培养培育乡村文化保护传承队伍、乡村文化演出队伍。另一方面,深化与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的合作,找准合作契合点,在红色文艺作品创作、乡村文化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擦亮“乡村文化特派员行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调整优化文化特派员队伍,精心指导、组织和带动村民踊跃组队,自创自编自演各类文艺节目,切实增强了乡村文化“造血”功能;发挥乡镇文联联络引领作用,加强与企业、专业协会联系,组织文化工作者、志愿者深入乡村结对帮扶,帮助乡村培育“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文化协管员队伍。
五、关于“科学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争创全省乡村旅游示范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民宿产业提质行动,加大“一乡一宿”周边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力度,启动“一宅两院”试点工作,推进民宿差异化发展;擦亮红岭公路多旅融合名片,打造沿线民宿微景点、风景带。探索红旅融合发展多元化,推进实施“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农民文艺汇演、乡村文化旅游节、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依托“大别山民歌”“非遗锣鼓”“茶文化”、篝火晚会、稻田捉鱼等农耕民俗活动项目,农文旅探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品牌。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县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0564-735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