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财政决算和2024年上半年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金政秘〔2024〕122号
县人大常委会:
现将2023年财政决算和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指导下,严格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依法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各项财政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49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18400万元的107.8%,同比增长17.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3698万元、非税收入完成6180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1882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2423万元、调入资金21330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3370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425万元,收入总量105218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44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32483万元的135.1%,同比增长7.7%。加:上解支出1595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2908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98万元,支出总量1003692万元。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年终结转48488万元。
2.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收入全部上划县财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为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304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809672万元的95.5%。加:补助乡镇支出81415万元、上解支出1595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2908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98万元,支出总量1003692万元。收支相抵,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年终结转4848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14754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03000万元的72.7%。加:上级补助收入27104万元、上年结余30132万元、调入资金1711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24103万元,收入总量545998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2831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42397万元的116.8%。加:调出资金3662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0771万元,支出总量530502万元。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15496万元。
2.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实行县级统管,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即为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641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31868万元的113.9%,加:补助乡镇支出19008万元、调出资金3662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0771万元,支出总量为530502万元。收支相抵,县本级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1549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8522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0000万元。加:调出资金175220万元,支出总量为185220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全县决算即为县本级决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情况
1.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情况。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3139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6%。加:上级补助收入145057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69255万元,收入总量为545708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7713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4%。加:上解支出162476万元,支出总量为339607万元,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年终累计结余206101万元。
2.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情况。全县决算即为县本级决算。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详见决算草案。
(五)政府债务情况
1.总体情况。2023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13118万元,当年举借地方政府债务457805万元(一般债务133702万元、专项债务324103万元),当年偿还到期政府债务311890万元,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568213万元(一般债务498061万元、专项债务1070152万元)。2023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36205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1662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95271万元,一般债券利息支出17510万元,专项债券利息支出32656万元。
2.政府债务风险情况。根据财政部债务风险预警规定,2023年,全县政府债务余额1568213万元,综合财力1088299万元,债务率144.1%,风险等级为黄色,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六)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2023年,我县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更可持续,资金使用效能不断提升。优化升级绩效指标库,提高绩效指标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目前共收录项目通用指标17大项340条、个性化指标14大项6755条。筑牢事前绩效评估“关口”,对476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申请财政资金35亿元,核减预算2亿元,核减率4.6%。提升绩效目标申报质量,625个项目全部编制绩效目标,涉及金额38亿元,实现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绩效指标更加细化、量化。加大重点绩效运行监控,对预算单位10个项目和4个部门整体支出情况开展重点监控,将闲置、低效无效资金调整用于重点领域项目上,发挥事中监控及时纠偏功能。强化绩效评价管理,完成2022年度513个项目支出和58个预算单位部门整体支出情况绩效自评。采取“财政+第三方”的评价模式,完成对15个重点项目、19个专项债券项目、3个乡镇财政运行情况以及4个部门整体支出财政重点评价,涉及资金41亿元,评价结果为31个优、10个良。加强预算绩效监督,结合每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各级巡察、检查等,严查是否存在专项资金支出违规、支出进度缓慢、指标设置不细、绩效评价缺乏依据等问题,推动预算绩效监督工作更加精准、有力。
二、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县人大预决算审查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民生和重点领域经费保障,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主轴。一是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全年落实税费支持政策11亿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向上争取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3200万元;坚持数字赋能,搭建“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推动惠企政策查询、解读、推送和申报“一网通办”。二是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深入实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创新推广“链式微循环贷”“动产抵押贷”等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产品、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全年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17亿元,为197家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1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财政贷款贴息2200万元。推进金融、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对接,成立全市首家县级科担分公司,发放科技担保贷款2600万元。三是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安排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及产业扶持资金6000万元,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资金1280万元;及时兑现企业财政贡献奖励资金,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拨付制造强省和民营经济政策资金1500万元,兑现物流补贴、惠民消费券补贴等各类奖补资金4000万元,拨付创新驱动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450万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摸排筛选“四板”目标企业,积极做好对接服务,新增“四板”挂牌企业3家;全力推进“美自然”港股上市进程,分阶段兑现上市奖补资金500万元。
(二)稳步加大财政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延续执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实质整合资金6亿元,安排本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盘活存量资金10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安排债券资金7022万元用于支持特色产业链式发展。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创新采取经营主体先投、财政跟投的股权投资方式实施产业项目19个,涉及财政资金886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亿元。二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粮食生产质效、确保粮食安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861万元。争取资金7625万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项目,落实资金6827万元用于史河安徽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确保资金补到实处、补出效益,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032万元。三是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安排资金15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126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安排资金400万元支持佛堂坳村创建红色美丽乡村,安排县本级资金1078万元用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维修养护。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亿元支持农业提质增效暨“6969”工程;统筹资金5亿元支持全县茶叶、中药材、蚕桑等主导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深入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累计承保农作物562万亩、牲畜32万头,森林239万亩。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始终将保民生摆在财政支出的第一次序,努力实现民生支出稳定增长,比重达85.7%。一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全县教育支出12亿元,较上年增长13.8%。安排专项债券资金7300万元,提升城乡幼儿园承载能力;安排资金567万元新建及改造教学楼、运动场,改善办学条件;安排资金668万元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产研学中心建设;持续增强教育公用经费保障,全年投入达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二是医疗保障精准有力。统筹财政资金8596万元,用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公共服务建设;安排资金1398万元购置重症医学设备、救护车和应急设备,满足县域内急诊急救需求;安排资金121万元用于村医定向培养;统筹资金5亿元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工程;统筹安排医疗救助资金6607万元,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安排资金85万元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落实资金2790万元对全县50万名城乡常住居民实施全民健康体检。三是社会保障逐步健全。支持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统筹安排公益性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助等资金3108万元;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配套资金8178万元;扎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年拨付农村和城市低保资金1亿元;精心做好困难人员救助,拨付救助资金1亿元;安排资金2645万元用于推进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建设。四是文化服务提档升级。落实资金1028万元实施快乐健身工程,着力完善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拨付资金564万元在新城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新建“城市阅读空间”4处;落实资金291万元支持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建设;安排资金1025万元,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立夏节起义等旧址进行抢救性维护,支持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内涵。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一是预算刚性约束持续增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创新预算编制方式,按照“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原则,建立政府重点保障事项清单,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突出“保重点、压一般”,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升预算执行水平。二是预算绩效管理扩面提效。制定政府专项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办法,推进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向重点领域拓展。完成476个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核减预算2亿元、核减率4.6%。完善“线上监控预警+线下监控进度”机制,对项目、部门整体支出开展重点监控问效。重大支出政策、重大专项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持续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深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控集团“三定”方案及薪酬制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开发国有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建立县级政府“公物仓”,全面盘活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
(五)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一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管理,实施“全流程、全覆盖、全链条”动态监控,全年拨付直达资金19亿元,充分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对扩内需的撬动作用。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代理记账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代理记账执业质量、工会经费、会计信息质量等多项监督检查,有效堵塞资金管理漏洞。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务举债规模控制在财政部规定的限额内,全方位接受县人大监督,合理测算债券资金需求,全年发行一般债券1亿元、专项债券13亿元,积极妥善化解债务风险,成功争取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县,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增量。持续开展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化解非法集资陈案10起,清退资金4671万元,清退比例59.1%,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实施全流程电子政府采购监管,专项治理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或歧视待遇事项,强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节约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64个,成交金额2亿元,资金节约率9.4%;整改违反公平竞争问题61个,节约各项制度性交易成本2274万元。
2023年,全县财政运行基本平稳,预算执行基本到位。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及代表委员们依法监督、加强指导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财政运行看,当前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紧运行”“紧平衡”成为新常态。二是从资金效益看,零基预算理念践行不够,财政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有待增强,财政支出绩效有待提升。三是从财会监督看,当前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会监督还存在“缺位”现象,资金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将继续担当善为、加压奋进,采取有效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三、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县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主动作为科学统筹,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坚定不移增收节支,全县财政运行整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991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57000万元的54.5%,同比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4821万元,占年初预算197000万元的48.1%,同比增长5.3%;非税收入完成45093万元,占年初预算60000万元的75.2%,同比下降0.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2776万元,占年初预算49.8%,同比下降22.4%。
2.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乡镇财政收入全部上划县财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即为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2776万元,减去补助乡镇支出47813万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4963万元,占年初预算46.7%,同比下降25.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399万元,占年初预算123000万元的20.7%,同比下降4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4699万元,占年初预算20.6%,同比下降4.4%。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10310万元,占年初预算90.1%,同比增长18.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1118万元,占年初预算62.7%,同比下降17.6%。
2.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部实行县级财政管理,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即为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上半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110310万元,减去补助乡镇支出11054万元,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99256万元,占年初预算81%,同比增长25.2%。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9450万元,占年初预算140000万元的21%。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万元,占年初预算0%。
2.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即为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四)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23438万元,占年初预算55.28%。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04729万元,占年初预算51.9%。
2.县本级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即为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债务总体情况。上半年,全县举借政府债务177270万元(一般债务23870万元、专项债务153400万元),偿还到期债务142176万元,政府债务余额1603307万元(一般债务498508万元、专项债务1104799万元)。
2.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上半年,全县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7100万元,分别用于以下项目:金寨现代产业园区棚改六期(二期)5100万元,现代产业园区棚改六期(三期)17900万元,金寨经济开发区东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00万元,金寨县城区防洪抗灾能力提升工程项目6000万元,金寨县两源两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6500万元,史河(金寨段)防洪提升工程项目8300万元。上半年,上述项目支出总体进度80%。
3.新增一般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上半年,全县发行新增一般债券2870万元,分别项目情况如下:张湾燕湾道路工程70万元,金刚台路(金岭路至金业路段)工程360万元,金寨县学前教育提升工程1586万元,天堂寨镇马石路口至天堂寨景区大门连接线安保防护项目120万元,X226永佛至长山冲段道路升级改造项目259万元,流波䃥镇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95万元,六安瓜片茶研学综合体配套项目280万元。上半年,上述项目支出总体进度0%。
四、扎实做好2024年财政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县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注重增收节支,加大对经济、民生和政府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下半年,在收入方面,由于受当前经济形势低迷影响,房地产市场依旧没有明显起色、非税收入可持续性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将面临双重失衡。在支出方面,2024年“三保”支出继续增加,债务还本付息、支持企业发展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收入缺口加上增支项目多,财政收支平衡形势极其严峻。为积极适应新常态,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持续深化收支管理。紧紧围绕县人代会审查批准的收入目标,把抓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克服减收政策和经济下行影响,加强与税务等主管部门协调联动,提前预判经济发展和收入形势,坚定不移堵塞收入漏洞,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坚决扛牢对上争取主体责任,加大与省市财政部门汇报对接力度,及时获取最新政策信息和资金投向,争取更多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强化政府资源统筹,加大各类资金、资源、资产的统筹盘活力度,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做到勤俭办一切事业,持续增强重点支出财政保障能力。
(二)推动经济稳步提质。大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落细减税降费措施,着力纾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子”效应,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引导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主导产业,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政策服务环境,拓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助力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落实34条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具体措施,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守政策法规底线和财政可承受能力红线,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合规性审查,严格项目“收支平衡”测算,逐步建立覆盖全方位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守政府债务红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扎实做好预警分析,深化细化化债方案,严防新增隐性债务风险,全力控制债务率增幅,守住地方债务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确保财政运行安全平稳。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围绕部门整体、项目成本、预算编制、财政运行等环节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绩效管理全链条改革,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做好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等登记入账工作。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政监督、严格执法程序,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推动公共财政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