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您提出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不断优化教育布局
本着“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县教育现状和近5年人口出生情况,充分考虑返乡人口、人口出生率等不确定因素,坚持循序渐进、节奏适度从缓,统筹谋划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能力建设,制定《金寨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金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方案》等,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整合乡镇教育资源,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布局与城镇化之间、学位供给和入学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促进优质均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022年以来,新建城区幼儿园8所;撤并民办园8所和教学点附设幼儿班16个;23所幼儿园因不足3个班变更为教学点附设幼儿班。新建初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变更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小学1所;撤销2所民办学校,组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撤并教学点49个;有15所小学变更为教学点,为下一步布局优化调整奠定坚实基础。持续规范招生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严格落实按学区就近、免试招生,网上公示学区划分范围,启动线上招生报名平台,实现招生全过程公开透明;普通高中严格按照市教体局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
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成功回收民办新时代精英学校,新建志成中学、金寨一中南校区、汤家汇实验学校综合楼等。同时,对梅山三小、思源实验学校、长岭实验学校、明强小学等学校的校舍和操场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升级。此外,我们还实施了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改善了240间教室的照明条件。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变更办学类型、撤并教学点、增设校车服务等措施,我们有效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在改善常规办学条件的同时,金寨县结合学校点多面广、教师结构性短缺、课程开齐开足难等现状,紧紧抓住省政府确定金寨县为智慧学校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先后投入资金2.6亿元,共建设1200余套智慧课堂系统,为全县师生配备教师平板3776台,学生平板54158台,实现了智慧课堂系统班级全覆盖,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所有学生人手一个平板。智慧学校建设成为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突破口,大大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政府两次在金寨召开现场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各大中央媒体先后做了专题报道。
三、不断加强师资力量配备
一是探索教师编制改革。县教育局与县委编办通过调研,按照“城乡统一标准、倾斜乡村学校”的思路,采取“生师比、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教职工编制。在省下达编制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县内调控,每年动态调整编制,着力破解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提高编制资源配置效益。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20年以来,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65人,提升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实施教师学历和任教资格双提升计划,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水平,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学段迁移”的方式缓解各学段教师数量矛盾,通过交流、轮岗、选调、支教、跟岗学习等方式,解决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全面优化师资配置。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建设了覆盖所有直属学校的视频会议系统和所有学校的网络教研系统,解决山区县全员培训难题,每年全员培训近万人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专项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每年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等200余人进京进沪培训,拓宽视野,更新理念。
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坚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实施“一校一品”,突出革命老区红色基调,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科学教育等主题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浓郁育人环境。天堂寨同心小学被教育部评选为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二是坚持学生评价改革。委托华南师大团队开发构建金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模型,打造“幸福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全面、客观地描述和反映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与水平,对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县设立学生体育社团120余个,形成有本土特色的“武术千字文”“七彩呼啦圈”“花棍舞”等体育社团7个。把功夫扇、武术操、足球等近10个项目插入大课间活动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体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创办特色功能室,培育特色项目10多个,金寨县明强小学的舞龙狮、金寨县麻埠实验学校的花鼓灯、金寨县斑竹园实验学校的花棍舞等开展特色活动150多场次5700多人参与。金寨县全军实验学校红杜鹃乡村少年合唱团演唱的《映山红》《上春山》在“唱响新时代”第十三届全国合唱协会魅力校园合唱展演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三是坚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印发《金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个一”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化工作引领,细化工作措施。抓住重点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摸排筛查,指导各校第一时间落实“一人一策”“一对一帮扶包保”措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立即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并已进行动态管理。
五、不断加强教育经费保障
2024年,全县教育支出达12.56亿元,较上年增长5.55%。2025年,全县教育经费预算安排13.34亿元(不含后期追加数)。从2023年开始,国家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初中生均年公用经费965元,小学生均年公用经费745元,对学生数不足100人的学校(村小、单班教学点、初中等)按100人核定,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公用经费300元,特教学校(包括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年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国家生均公用经费政策的调整,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压力。
2024年,县教育和财政部门为切实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统筹安排和使用,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已试点向乡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薄弱学校倾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1)统筹上级资金。2024年11月底,根据各校公用经费支出情况,从城区金江实验学校和思源实验学校公用经费结余资金中统筹64.8万元,对泗河实验学校、关庙实验学校、银山畈实验学校等18所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经费困难学校按每校3.6万元进行补助。(2)统筹县级配套资金。为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2024年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足额配套县级资金216.98万元(按实际在校生数应配套119.8万元)。该项资金全部统筹用于有历史积欠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薄弱学校。
下一步将进一步巩固成效,加强创新举措,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部门协作合力,积极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配优配强教师队伍,搭建教师、校长成长高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尝试通过城乡结对共建、教师支教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加强教育经费统筹,教育系统计划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即:“1+N”(一所城区学校+若干农村学校)模式,教育集团内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资金使用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金寨县教育局基教股
联系电话:0564—7067318
金寨县教育局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