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双减”工作成果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双减”工作相关要求,我县主动担当,细化举措,切实加强“五项管理”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各种乱象基本消除,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健全机制,全面配齐配强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双减”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分层、分类、分岗开展教研培训,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一是增强教师培训质效。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导向,依据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建立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做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及省、市、县级培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和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点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总结6所试点学校的工作经验,推广试点成果,逐步实现普及。
二是多渠道补充教师。建立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实施法人单位内教师无校籍管理,盘活师资存量。实现区域内小学、初中、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整合与衔接,以义务教育盈余的师资力量弥补幼师不足的问题,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均衡高效。多招聘本地户籍教师,在编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招聘专任教师、保育员和保教人员,以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二、强化举措,合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积极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成才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县直有关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工作举措。各级各类学校狠抓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面增强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真落实,见实效。
三、积极探索,有效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一是创新工作举措。2022年春学期,中小学课后服务纳入民生工程以来,我县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督促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加强课后服务的经费管理,对课后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绩效考核办法、经费使用及补助发放方案和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外聘人员情况进行严格把关,从严审核,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建立监管工作台账,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目前,课后服务工作已在全县41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和有需求的孩子两个全覆盖。我县莲花学校、白塔畈实验学校、汤家汇实验学校和民强小学四所学校评为市级“双减”示范校,足球、扎染、红色教育等12个课后服务课程被评为“课后服务精品项目”。在白塔畈实验学校和金寨二中(梅山二小)两所学校试点开展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并将于2022年秋学期在更多学校进行推广。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自2022年春学期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省级民生工程以来,县教育局多次向财政申请保障15人以下班级教师课后服务费用,目前县民生办已印发《2022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根据《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寨县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的“市、县(区)根据所提供的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对全县421个人数在15人以下的班级,按照每学期补助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县财政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补助资金84.2万元,此项举措将有效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金寨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联系电话:0564—706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