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寨县民政局 > 规划计划
号: 113414260032405285/202203-00018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民政、扶贫、救灾
内容分类: 规划计划 发文日期: 2022-03-21 09:11:51
发布机构: 金寨县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22-03-21 09:11:51
来源单位: 金寨县民政局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2022年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文  号: 词:

2022年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2022-03-21 09:11 来源:金寨县民政局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2022年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职责,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高标杆、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努力推动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1、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加强城市低收入人群摸底排查,实现应保尽保,防止错保漏保,注重解决城镇困难家庭生活问题。推动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等群众性互助组织实现全组建率100%、活动率100%,加强“救急难”基金筹集与补充,确保“救急难”互助社有效运转。推广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实施社会救助购买服务项目不少于1个,为生活困难的救助对象提供必要的访视、助洁等照料服务。

2、持续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帮扶力量接续,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分类优化帮扶政策,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认定,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长效机制,落实《六安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的认定救助工作。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共建互联为基础,加强大数据分析比对,及时预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帮扶。

3、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和能力。及时做好2022年度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提标工作。结合实际,精心测算,合理确定我县补差标准,实现低保补差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持续巩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成果,以社会救助审权下放、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运转、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使用等为重点内容,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工作机制夯实乡镇和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网格化管理,构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网络和快速响应机制,形成“政策找人、有求必应”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治理。全年开展社会救助调研或督查不少于3次。

、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4、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认真抓好《安徽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任务落实,做好家庭养老床位、“物业+养老服务”、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等试点工作。实施不少于3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强养老人才培训,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不少于300人次。继续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工站等开展居家高龄、独居、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社区探访。

5、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继续以城市社区康养中心、日照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支点,打造15分钟服务圈提升青山、红村、红星、红石4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启动潭湾社区和新楼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个性化上门服务和短期托养服务。推进解决小区养老服务用房缺失问题,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已建成住宅小区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继续实施农村特困政府为低收入老人购买服务项目,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培育力度,2022年底前全面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探索财政奖补政策与星级评定结果挂钩。2022年底前建1所以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专业照护服务为主的县级供养机构。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54%。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规模,年底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9%,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探索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县级统一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供养机构社会化转型监管。开展乡镇卫生院老年安宁疗护服务,2022年先行实施燕子河、白塔畈乡镇卫生院转型试点,示范带动推进。根据中心村庄布点,推进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建设,2022年,确定2个整乡镇行政村,其余乡镇选择1个村先行试点。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

6、强化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清单和部门监管责任清单,严格收费备案制度,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建立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红黑名单制度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奖优罚劣、退出机制和关停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每年度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最美护理员”评比,表彰范围10%以内。

、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事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7、持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巩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全县散葬墓地监管,规范殡葬服务机构管理。推进斑竹园镇、果子园乡、关庙乡、汤家汇镇、白塔畈镇、油坊店乡、全军乡等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和城乡惠民殡葬,巩固提高丧葬习俗改革成效

8、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服务水平,加强新办婚姻登记档案实时录入婚姻登记信息系统管理,继续开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工作,对现存历史婚姻档案实现电子化。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和颁证工作,进一步发挥婚姻家庭辅导室功能。指导做好重要节庆的婚姻登记服务工作。

9、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任务,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和日常监管,及时对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做好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工作。

10、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流浪乞讨现象源头预防。持续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监管责任体系,提升救助管理机构建设水平。做好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11、提升儿童福利工作质量。持续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精准化保障,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继续实施“童伴妈妈”项目,促各乡镇每季度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至少走访一次。落实收养评估制度,规范收养评估程序,加强收养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

12、加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度。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构作用,创新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关爱保护能力,织密织牢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提升儿童主任服务能力。全力完成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13、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配合组织部门抓好村干部队伍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加强换届后村和社区两委班子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村干部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和社区干部领导社区治理能力。加强乡镇为民服务、议事协商等治理能力建设,开展不低于1个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示范点培育。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推动物业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辖区群众等积极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14、强化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村级基本政务服务目录制度。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15、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后续工作,指导各乡镇完成村(居)务监督委员、群团组织换届、村(居)民议事协商机构人员调整等工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城市社区工作者数量达15人。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步伐,实现每百户居民拥有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2平方米。做好我《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等四个清单的贯彻落实工作。持续开展“社区万能章”清理整治。规范村民组撤并调整工作。持续推进村民自治领域扫黑除恶斗争,配合相关部门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

16、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开展全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开展青山社区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版。落实基层社会治理统计调查制度,数据录入填报100%,村(居)委会证书换证发证率100%。

17、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持续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推动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常态化更新。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推荐不少于1个符合条件古镇、古村落申报省地名文化遗产,挖掘申报不少于2个符合条件的红色地名文化遗产。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统筹推进慈善事业和社工志愿服务

18、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推进社会组织日常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开展。推进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体制,会同业务主管单位合力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19、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持续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到2022年底,全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3个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20、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坚持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提升社会组织整体质量。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工作,提升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社会组织比例超过70%。

21、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社会组织2021年度年检率达80%以上。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健全“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规范社会组织政治行为,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22、推动慈善事业科学有序发展。发挥公益慈善事业扶危济困作用,积极开展“中华慈善日”“安徽慈善宣传周”“慈善一日捐”“安徽慈善奖”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公益慈善组织监督管理,落实公益慈善组织日常检查督查制度。

23、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质增量。推进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12月底前完成乡镇社工站建设60%覆盖率任务。引导做好2022年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24、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范运行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组织能力提升工作,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任务要求,做好志愿服务精神宣传。  

25、推进福利彩票高质量发展。提升福彩站点运营能力优化市场营销,加大公益宣传。做好动态监管、信息公开、理性购彩引导等工作。健全福彩公益金使用管理

、拉高标杆、从严管理,加强民政系统自身建设

26、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政工作各个领域。推进机关党建向纵深推进。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

27、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28、推进民政法治化建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民政法治建设,健全民政领域重大行政政策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制定与《民法典》相适应的民政领域政策制度。

29、有效防范化解民政领域重大风险。围绕“重、畅、决”工作要求,高度关注社会舆情,推深做实信访事项办理,集中治理低保、养老、殡葬管理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健全完善民政领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力度,强化全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和民政服务服务对象安全意识,确保全民政系统和谐稳定。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