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3414260032405285/202206-00012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
内容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文日期: 2022-06-30 10:07:09
发布机构: 金寨县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22-06-30 10:07:09
来源单位: 金寨县民政局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金寨县民政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文  号: 词:

金寨县民政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2-06-30 10:07 来源:金寨县民政局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余宇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我县已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303个,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7384户26102人,其中集中安置6239户21967人,分散安置1145户4135人,随迁户7768户30088人。为确保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县从集中安置点农村社区建设入手,强化社区治理与服务,实现了搬迁贫困户从身份上转入社区、情感上融入社区、工作上就在社区的转变。

一、前期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情况

(一)党建引领强自治。针对我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点多面广实际,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强化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安置点群众居住现状,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撤并村民小组,把党小组建立在网格(村民组)上,选优配强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建立起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小组(村民组)—党代表(村民代表)—普通党员(群众)的基层组织网络。乡镇党政班子联系到村、每村派驻1名驻村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全部联系包保到村民小组。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上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

(二)“三社”联动促融入。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情感上尽快融入,发动社区专职工作者积极引导其参与安置点公共服务及公益事业建设管理,理事会、议事会同样吸纳易地扶贫搬迁代表参加,学习村规民约,完善“一约四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我县还建立健全了村级扶弱济困制度,全县范围内共募集700余万元成立了232个村级扶弱济困互助社,基本覆盖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使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扶弱济困急难救助做到了及时化、常态化。形成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工作态势。

(三)创新服务惠民生。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三留守”人员占比逐步提高。我县在治理途径上、管理方式上积极探索。一是摸清底数,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单位,全面摸排常住人口的家庭基本信息,建立家庭台账档案,分类统计人口类型群体,全面掌握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二是精准施策,建立搬迁安置点党员和社会工作者动态监测、监护联系、探视走访机制,对照政策和搬迁家庭实际,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改革救助方式,将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权限全部委托下放乡镇,建立了基本生活救助、专业救助、社会力量救助的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体系;四是建立评选制度,利用红黑榜、四好家庭等方式实行积分制管理,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树立文明新风,公益慈善、环境治理、邻里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等良好社会风气渐成时尚,和谐安置点已成常态。

(四)悉心帮扶建家园。为解决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致富难题,积极帮扶有困难搬迁户发展产业,稳定就业。组织干部“一帮一”帮扶,尤其是对无劳动能力且无法开展产业就业的搬迁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确保其衣食无忧。对高龄、重残、失能失智、重病等特殊人群,建立了签订协议、重点联系、探视走访“三项制度”,组织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者定期上门居家服务。

(五)保障权益暖民心。结合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搬迁安置群众纳入入住地社区管理,根据其意愿,可以随迁户籍,且无论户籍随迁与否,均依法享受与当地居民政治、经济、管理和服务同等待遇政策,在就业、社保、补贴、救助、公共服务等方面均一视同仁,从政策层面打消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巩固拓展易地搬迁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二)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救助范围,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安置社区养老托幼助残等服务。

(三)加强易地搬迁安置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办复类别: A类

联系单位:金寨县民政局

联系电话:0564-7062003

 

 

 

                    金寨县民政局

                                                             2021年6月3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