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现将金寨县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总面积391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开发区,218个行政村、14个社区。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675371人,常住人口49.2万,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113135人,占22.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85707人,占17.26%。金寨是劳务输出大县,老年人居家空巢发生率远超老龄化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县、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三个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长寿之乡、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国家卫生县、省综合医改示范县、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拥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全省首批健康小镇2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有力。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清单,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二是老年人能力评估机制健全。印发《金寨县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方案》,各乡镇依托基层医疗机构成立评估组织,负责辖区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全县共完成评估122653人,其中能力完好115287人、占93.9%;轻度失能3900人、占3.2%;中度失能1405人、占1.1%;重度失能945人、占0.8%;完全失能1116人、占0.9%。建立覆盖全县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和能力评估数据库,为实施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精准依据。三是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清单。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基本服务项目清单。四是完成老年人适老化改造。2021年,金寨县被授予“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实现了城市道路、公园、小区、医院、银行、学校、车站等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民生工程重点任务,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切身利益。2023年,省民政厅下达金寨县适老化改造任务900户,实际完成1053户,完成率117%。五是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023年,县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金寨县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方案》,在城区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张,10月份完成家庭养老床位的适老化改造,建成社区居家智慧养老信息平台,11月份正式提供家庭养老床位入户服务。
(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全面达标。印发《金寨县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城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四同步”要求。城市社区现有居民55079户,应配建养老服务用房19025平方米,已配建21612平方米,配建率达113%。二是完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年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社会福利布局专项规划纳入编制清单。目前,已完成金寨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编制。三是“三级中心”建成运营率100%。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3个,村(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32个,三级中心覆盖率、运营率均100%。四是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前达标。目前,14个城市社区,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实现全覆盖。218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127个,覆盖面58%。
(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提升。一是城乡老年助餐成效明显。今年以来,20个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助餐服务244185人次,月均助餐服务32934人次,其中:潭湾、红村、新楼社区老年食堂日均服务150人次以上。127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服务179131人次,6月份后月助餐服务稳定在2.5万人次以上。落实城乡送餐服务对象532人,其中:农村456人、城区76人。截至目前,全县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已投入资金2690万元,其中建设补助1527万元,运营补助1088万元,助餐补贴75万元。二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推进。结合全县老年人能力评估和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大排查,全面建立独居、留守、失能等重点困难老年人数据库,落实农村养老三项制度,周探视率100%。在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对能力评估为中度失能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和卫生保洁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已服务5598人次,发放服务补贴33.59万元。三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印发《金寨县养老从业人员学费补助和入职奖补实施办法》,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和社保补贴。在村养老服务站设立“养老护理员”公益岗位,给予一定补贴,参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已明确设置98人。对照顾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今年已培训900余人次。对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四是强化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县统计局定期发布辖区老年人口状况数据,为县委县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建成金寨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居家养老补贴、老年食堂助餐补贴实现信息化统计。
三、经验效果
(一)整合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便民。坚持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导向,城市社区整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县财政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助餐食堂与社区卫生室(站)、残疾人康复之家融合,推进“医养康社托”五位一体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农村行政村利用村部、校舍等闲置公房,以老年助餐为依托,兼顾老年人娱乐活动、残疾人康复、留守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投入建设补助1527万元,统筹推进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建设。有效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14个城市社区建成“医养康社托”五位一体综合体7个、“医养康”三位一体综合体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个、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站6个,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13%,10分钟助老服务圈初步形成。218个行政村,已建成运营村级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127个,覆盖面达58%,提前完成省“十四五”末覆盖面不低于50%的目标任务。
(二)点面结合,创新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养中有医”全域覆盖,强化养老机构康护能力。全县23家乡镇卫生院与属地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在养老机构设置康复病区,派驻医护人员负责每周一次健康巡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康护服务,县财政按照特困供养人员巡诊费用每人每次15元、门诊费用包干每人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经费保障,养老机构床位实现医养无缝对接目标。二是“医中设养”试点探索,满足重症老人康养需求。两家县级医院老年设立老年医学科,集中收治老年综合征老人康复疗养。燕子河、白塔畈、青山3家乡镇卫生院独立设置养护康复中心,整合医疗护理资源,为医疗依赖型和临终关怀型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养一体化服务。三是“医养共建”统筹推进,提升社区康养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依托城市社区服务综合体、村级养老服务站,开展医疗、康复、护理、养老融合服务,残疾人康复之家推出老年人“特需型”服务包,根据老年人需求评估等级,为困难老年人、失智失能老年人、失独老年人等提供特需服务项目。服务成效与公共卫生考评和服务经费挂钩,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便利可及的康养服务。四是“医防融合”增项扩面,强化居家老人健康管理。突出老年人群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人实施更加有效的慢病健康管理。实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增项,只需缴纳35元签约服务费,可增加DR、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实现老年人群体不发病、少发病,早发现、早治疗目标。通过“养中有医、医中设养、医养共建、医养融合”方式,推动形成机构、社区、居家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康养服务网络,2023年,金寨县成功创建全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
(三)突出重点,抓实群体兜底养老保障。一是确保高龄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应养尽养。自2016年起,金寨县明确失能2500元/人/月、半失能1500元/人/月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中央及省、市专项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兜底补齐,对高龄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做到应养尽养。截至目前,全县特困人员6458人,集中供养1312人,供养率20%,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1096人,集中供养948人,供养率86%。二是推进失能失智特殊困难人员集中养护。对脱贫监测户、低保户中依靠家庭照护确存困难、存在返贫风险的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低偿或无偿集中养护服务。在县域内选取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开设独立的康复托养区域,按“医养结合”模式,对经济困难家庭中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人员实施免费集中托养,供养经费整合其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比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补齐。目前已集中养护284人,其中:养老机构托养73人,精神障碍托养211人。
在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和社会康养需求持续扩大的形势下,金寨县基本养老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目标不动摇,在基本养老服务增效、赋能、提质、扩面上再下功夫,努力为每位
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有温度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奋力打造金寨幸福颐养样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