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您的《综合施策 建管并重 着力推动我县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提案收悉,您从加快构建交通发展新格局,促进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大提升的高度献计献策,彰显了您心系交通、服务金寨的赤子情怀,对此,我们由衷感谢、认真对待,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总面积3919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境内公路建设里程长、任务重、成本高、投入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瓶颈”。
“十三五”以来,我县始终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累计投资41亿元,相继实施国省干线改扩建168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643公里、扩面延伸1188公里、提档升级83公里、生命安全防护1294公里、危桥加固改造90座,建成22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1个城区公交停车场和1个城乡公交首末站。先后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X324梅汤路油坊店至槐树湾段)、第三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全省示范县、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省示范县等多项殊荣,正在评估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59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公里,国道185公里,省道512公里,县道736公里,乡道1218公里,村道3212公里,公路密度15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所有建制村、10户以上居民组通了硬化路,初步形成了“高铁高速并行,国道省道纵横,县乡村道联通,公共交通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助推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如您所说,我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任务、发展风险、发展水平上仍面临许多短板和不足,特别是您就构建“内畅外联”立体交通体系,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束缚等提出的“综合施策,建管并重”主张,为下一步交通高质量发展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举措,也与我们当前工作方向不谋而合。
从发展阶段来看,“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县交通仍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补齐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为工作思路和目标,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交通强县”,构建立体快速交通网。加快外联通道建设,构建完善顺畅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正在建设G4222和襄高速公路金寨段(67公里),2025年底建成通车;正在开展S94天堂寨支线(26.7公里)前期工作,同步开展先行点迁坟工作。二是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建。投资约4.3亿元,实施S447古碑至马鬃岭(24.6公里)、S251古碑至黄集段(2.92公里)和S245全军沙河店段(2.58公里)升级改造工程,4月份已完成S447古碑至马鬃岭、S251古碑至黄集段项目建设,S245全军沙河店段计划年底前建成通车。三是推进机场和铁路建设。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4C民用机场1个,正在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前期工作;投资125亿元,合武高铁金寨段(79公里),项目先行点已开工,计划2027年建成运营,同步实施金寨站、南溪站站场建设。四是落实项目前期经费,正在开展G346燕子河至天堂寨、S331丁埠至南溪、S251梅山至古碑、S448南溪至斑竹园和S452转春至西界岭段等13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其中,S448项目已完成征迁放线、初设批复,正在开展林地、土地报批和施工图设计,力争年底前具备招投标条件。上述交通重点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我县衔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等高对接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六安市区的城际交通网和通勤交通网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齐抓共管”,拓展广阔覆盖基础网。加快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我们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是投资1780万元,实施10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其中新建中桥3座,小桥7座,计划8月底前完工。二是投资8000万元,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提升工程800公里,其中第一批实施192公里,已开工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第二批实施603公里,计划7月底完成施工招标,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投资23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00.2公里,计划6月份开工建设,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争取两年内完成46公里10-20户民生小切口农村道路建设任务,解决“农村入户道路修通难”问题。五是投资564万元,对全县骨干道路实施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其中国道2条,省道7条,县乡道10条,共计660公里,已开工建设,计划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同步参加市交通局组织的以“看路面、看绿化、看护栏、看边沟、看标牌、看安全”为内容的公路养护擂台赛,全面推行“三级路长管理体系”,实现“有路必管,养必到位、管必到位”;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三、突出“赋能振兴”,织密交旅融合为民网。道路是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群众增收的最重要支撑之一。我们坚持以“路”赋能,促进“交通+旅游”融合新发展。一是配合推进“千万工程”,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助力燕子河镇龙马村、花石乡大湾村等8个精品示范村创建。二是在2023年金寨红岭公路入选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基础上,开展全域美丽公路创建,围绕擦亮金寨名片,体现金寨元素,持续提升“全国最美农村路”和金寨中国红岭公路品质和美誉度;三是借助便利道路条件,完善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和寄递中心软硬件设施,推动4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新开通客货邮线路3条、无人车投递线路1条,通过村级末端网点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快递进村,有关做法被“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四是按照“网络畅、品质高、路域美、服务优”的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如:S447古碑至马鬃岭段公路新改建工程共打造7个节点,建设5处停车场70个停车位、4处观景平台;开展13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将停车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纳入项目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五是着力创优红色精品路、开发绿色资源路、打造乡村致富路,逐步实现“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
四、突出“保障服务”,全面提升项目服务网。坚持“抓交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投资,抓投资必须抓前期”的理念,依据地方财力状况,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原则,统筹推进交通项目建设。一是强化政策支撑。会同相关部门将交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健全会商机制,年度计划申报前,与县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水利等要素部门和属地政府对接,充分论证项目实施可行性和必要性,确保项目能实施、能落地。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争取上级交通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基础上,统筹整合债券资金、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向交通基础设施倾斜,搭建国开行金融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平台,注重交旅融合发展,通过全要素资源配置和一体化融资模式,破解资金难题,缓解财政压力。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交通局项目建设领导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管理推进专班,驻扎一线全过程跟班作业,压实工作责任,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以市“劳动竞赛”“赛马”机制及县“擂台赛”激励为抓手,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管控,积极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跟踪督导,对标推进,2023年在全市交通重点项目激励评比中,我县多次被评为优秀集体和先进位次。四是强化人才兴交。建立交通人才培育提升长效机制,近年来,分批引进8名高学历研究生人才,新招聘61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交通领域各条战线,制定“土专家”等本土实用人才挖掘和培育政策,赋能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强化宣传引导。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交通新成就、新形象,2023年累计刊发393篇交通信息,提升了我县交通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今后的交通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破解要素保障、投资融资、资源配置等难题,全面规范交通重点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实施、生态保护、运营管理等工作,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幸福金寨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办理类别:B类
联系单位:金寨县交通运输局
联系电话:0564-7051723
金寨县交通运输局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