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疫情和去冬今春干旱及倒春寒影响情况下,今年我县茶产业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两大目标,牢牢抓住防疫生产“两不误”,加大夏秋茶生产,强化品牌宣传,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茶叶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年生产茶叶9100余吨,一产产值8.3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6%,综合产值近30亿元。今年春季高档名优茶产量略有下降,中、低档名优茶产量增加,炒青、黄大茶等夏秋茶产量大幅上升,茶叶总产量与去年相比增加16%。
(二)茶园面积持续增加。今年利用扶贫资金全县新发展茶园1.3万亩,超过历史发展水平,茶园面积达22万亩。
(三)夏秋茶生产持续推进。目前油坊店乡仍有2家茶叶初制厂在生产秋茶,日产量1500余斤干茶。全年夏秋茶产量达4800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油坊店乡就秋茶一项,亩均茶园增收200元,户均增收近千元。
(四)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年初在抓好防疫的同时,通过手机微信、钉钉群、短信等互联网技术,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有序实施春茶生产工作的措施建议》倡议书,提出“应采尽采、能收尽收、现收现结、就近加工、及时销售、互帮互组、强化管护、确保质量”应对疫情8条措施,得到茶企积极响应,有力地促进春茶生产流通秩序恢复;积极开展网上春季茶园管理、茶园绿色防控、生态茶园建设、电商运营、茶文化推广与茶健康知识科普等培训20余场次。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发展绿色茶园,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全县利用扶贫资金新发展茶园,调进无性系茶苗4350万株、新栽茶园约1.3万亩,超过历年发展水平。全县集中连片的茶园都按照标准化高产绿色生态茶园来建设。
(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1、继续开展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师带徒培训,今年在19个乡镇45个村56个培训点,采取1+1+10+20+N的模式,开展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师带徒培训。六安瓜片制作师傅白天负责指导六安瓜片鲜叶采摘、下午或傍晚指导学徒学习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师带徒工作推进领导组,负责提供培训技术保障和服务,并明确一名茶叶技干驻点指导。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培训,我县六安瓜片手工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制作技术得到了普及,如今全县所有乡镇都生产加工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产品质量、产量在逐年增加,比如桃岭乡培训点金潭岛茶厂,通过师带徒培训,共生产六安瓜片5600余斤产值250万元,户均产值1,6万元,较往年增收0.75万元。今年全县六安瓜片产量约2200余吨。
2、5月21日在首个“国际茶日”,我县在花石乡大湾村举办了金寨县第四届六安瓜片手工制作技能大赛,全县共有57支代表队选派2名选手共114人参赛,分三大组进行炒茶比赛,经过一天的角逐,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现金奖励,颁发了奖杯。通过大赛不但检验了培训成果,而且参赛专家、企业负责人和群众都表示,今年大赛参赛选手在鲜叶老嫩不均、采摘时间较长很难制作的情况下,仍然制作出高质量的瓜片茶,说明选手制作技术制作水平很高很好,这是多年培训的结果。金寨县第四届六安瓜片手工制作技能大赛在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农村部网站相继报道。
3、开展网上技术培训。2月底、3月初印发致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茶农一封信、《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在“金寨县茶叶协会”等微信工作群上发布,派技术人员到重点乡镇开展春季茶园管理培训,组织县内加入六安市茶业协成员加入六安市茶业协会钉钉群参加7场技术培训、3场电商运营培训。
4、组织茶企、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等相关人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茶叶技术培训,2期共培训学员80余人。
(三)加强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
在全县继续开展茶园“两个替代”,推广生物农药,禁用化学除草剂,对绿色农资店实行奖补。继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1.56万亩,开展茶园绿色防控10万亩,全县共发放粘虫板164.1万片、杀虫灯80盏,提高鲜叶品质。今年以来,在全县全面推行茶叶合格证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执法和茶产品市场抽检,目前例行风险监测抽检茶样50个,预计全年共抽检600个茶样,严厉打击茶叶加糖等兑假掺假行为,提高茶产品质量,确保舌尖上安全。
(四)做好夏秋茶文章,带动茶农增收。
为了不断优化茶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今年我县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夏茶生产,降低疫情和天气带来的损失。截至目前,全县生产黄大茶、炒青绿茶等夏秋茶4800吨、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0%,带动全县茶农户均增收近千元。油坊店乡朱堂村兴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吴明明、黄良村平地茶叶家庭农场胡长发2个茶叶初制厂目前还在生产秋茶,日产量近2000斤干茶,茶农仅此秋茶一项亩均增收200元。
1、推广机械采茶,做到“应采尽采”。5月中旬开始在全县推广单人电动采茶机1200余台,来采摘夏秋茶叶,由过去单人单日手采不足100斤到现在机采400-500斤,大大提高采摘效率,改变了过去因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每人每天劳累一天收入不足100元而不愿采摘现状,茶农采茶积极性在不断提高,茶园夏秋茶都能采摘销售,茶农收入也大大提高。
2、推广标准化、连续化化、清洁化加工技术,做到“应制尽制”。进入夏季后我们多次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宁井铭教授及团队来我县茶叶企业指导夏秋茶生产,优化了金寨黄大茶、金寨红茶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规程,特别是金寨黄大茶统一了“三次焖黄三次干燥”制作工艺流程,并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培训,提高了夏茶产品质量。同时推广夏秋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配套自动上料机、传送带等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成本,不断挖掘茶叶企业生产产能。
3、拓宽销售渠道,做到“应收尽收”。组织茶叶企业到黄山市茶叶出口企业对接联系炒青绿茶出口,黄山市、信阳市绿茶收购企业在我县青山、燕子河等乡镇驻点收购炒青绿茶;茶叶企业重点主攻山东、山西等市场,销售黄大茶等夏秋茶,今年夏秋茶销售火爆,全县夏秋茶基本无库存。各茶叶初制厂、精制厂敞开收购,夏秋茶价格也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元左右一斤,茶农鲜叶收购价格较去年每斤提高0.3元,夏秋茶生产开发已初显成效。
4、出台有关政策,做到“应帮尽帮”。我县对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四送一服”帮扶机制,出台奖励扶持政策,为夏秋茶生产企业贷款贴息5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茶草收购贷款1200万元。正在制定《金寨县推进夏秋茶生产保障农民增收8条》,保障夏秋茶顺利生产。
(五)恢复金寨篮茶生产,延伸产业链条。
油坊店乡五百里茶谷公司、燕子河镇安惠茶叶公司购置篮茶生产设备,改造生产车间,恢复金寨篮茶生产,现已生产六安篮茶毛茶1.5万斤。聘请安农大专家教授作技术指导,同时在9月15日至18日邀请澳门华联茶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佐威先生来我县油坊店、燕子河等乡镇考察篮茶生产,了解金寨篮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并现场指导金寨篮茶加工制作技术,评审制作的金寨篮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召开了金寨篮茶研讨会,明确了金寨篮茶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征,为金寨篮茶恢复生产和创响品牌奠定了基础。
(六)注重宣传效应,唱响公用品牌。
1、疫情期间的4月19日我县在麻埠镇响洪甸齐山蝙蝠洞举办六安瓜片开茶节直播仪式,六安电视台到多家媒体参加,加大六安瓜片品牌宣传,畅通销售渠道,降低疫情带来损失。
2、金寨黄大茶于10月22日亮相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黄茶,醇香世界”--中国黄茶(北京)推介会,与岳阳黄茶、平阳黄汤、莫干黄芽等抱团发展,发出了黄茶产业的声音,推动黄茶产业的发展,唱响了金寨黄大茶品牌。
3、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推介会:参加8月下旬合肥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9月下旬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博览会、10月中旬的合肥农交会等展销活动,在山西省临汾市举办黄大茶推介会。
4、着手金寨篮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正在完成金寨篮茶工艺流程、产品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产品评审、申报材料等工作。
(七)加大支持力度,强化项目监管。
1、对去年没有完成的茶叶旗舰店奖补项目,委托第三方进行验收,根据审核报告今年下半年及时予以奖补。
2、对今年实施的六安瓜片“师带徒”实训点建设项目、金寨篮茶研制开发项目、金寨黄大茶精制加工生产线改造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按质按时按量完成,保障项目效益。
3、对正在审核的夏秋茶奖补项目,根据县政府办文件精神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将于近期会同县乡财政、纪检部门进行验收,达到项目预期效果。
4、对即将实施的茶产业集群项目,根据刚刚下达的产业集群项目工作方案批复,认真组织,指导实施主体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
(八)创新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线上销售,建立直播工作室,举办“云上茶日县长直播”活动,县政府正副县长、重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茶企负责人等为茶叶产品在网上抖音带货、代言50余场次,带动销售茶叶4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