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高热和死亡,可视黏膜发绀,皮肤坏死、溃疡,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样血液为特征。我国2008年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炭疽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在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炭疽规定为乙类传染病,人炭疽病有三种,分别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其中皮肤炭疽最常见,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哪些动物容易得炭疽病?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牛、羊等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三、炭疽芽胞杆菌抵抗力如何?
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它在干燥土壤可存活60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天、5%石炭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
四、哪些季节容易发生炭疽?
炭疽虽然常年均可发生,但是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炎热多雨或干旱季节发生,7-9月份是炭疽发病高峰,秋、冬、春季少发,且以散发为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是炭疽高发的主要诱因,特别是洪涝灾害后,暴雨冲刷导致疫源地土壤中的炭疽芽胞杆菌暴露地表,汛期家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侵袭,炭疽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同时,环境卫生差、长途运输、使役过度、营养缺乏等降低牛羊抵抗力等因素是本病的诱因。
五、牛、羊炭疽如何发生的?
炭疽病畜及死后的尸体、血液、脏器组织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大量炭疽杆菌,如尸体掩埋不严或太浅,甚至随意剥皮、解剖和随地乱扔,被猫、狗、鸟及野兽等扒食,可将皮、肉、内脏拖到很远的地方散播病原。另外从病畜口、鼻、肛门、阴道等天然孔流出的血液,病畜炭疽痈破溃液等污染厩舍、饲养管理用具、饲草、饲料,健康牛羊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等途径一经接触即可能感染。
六、怎么临床判断牛、羊疑似感染了炭疽?
本病的潜伏期短则几小时,长达20天。本病主要呈急性经过,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为特征。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牛羊均容易感染炭疽,但幼龄较老龄家畜易感。
牛: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
七、发生炭疽后如何做?
一是发现牛、羊、猪等牲畜突然死亡或者天然孔出血、腹部膨胀、体温升高等现象,要将病死或发病动物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发现炭疽临床可疑病例时严禁解剖。
二是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并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由专业部门按规定处理。
三是对污染场地进行彻底消毒,与病畜共同放牧的其他畜群及周边畜群暂停放养,圈养隔离观察至少20天。
八、如何做好防护?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养殖场地、圈舍及进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措施。不从炭疽疫区调运易感动物;从非疫区调入动物要有齐全的检疫手续,落地后要隔离观察,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参与采样和疫情处理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如能早期发现感染炭疽,可及时用抗菌药物或抗炭疽血清治疗,可以治愈,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九、炭疽疑似动物及所在场地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尸体处理:应结合远离人们生活、水源等因素考虑,因地制宜,就地焚烧。如需移动尸体,先用5%福尔马林消毒尸体表面,然后搬运,并将原放置尸地及尸体天然孔出血及渗出物用5%福尔马林浸渍消毒数次,在搬运过程中避免污染沿途路段。焚烧时将尸体垫起,用油或木柴焚烧,要求燃烧彻底。无条件进行焚烧处理时,也可按规定进行深埋处理。
粪肥、垫料、饲料的处理:被污染的粪肥、垫料、饲料等,应混以适量干碎草,在远离建筑物和易燃品处堆积彻底焚烧,然后取样检验,确认无害后,方可用作肥料。
房屋、厩舍处理:开放式房屋、厩舍可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三遍,每次浸渍2小时。也可用20%漂白粉液喷雾,200mL/m2作用2小时。对砖墙、土墙、地面污染严重处,在离开易燃品条件下,亦可先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地毯式喷烧一遍,然后再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三遍。
对可密闭房屋及室内橱柜、用具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在室温18℃条件下,对每25~30m3空间,用10%浓甲醛液(内含37%甲醛气体)约4000mL,用电煮锅蒸4小时。蒸前先将门窗关闭,通风孔隙用高粘胶纸封严,工作人员戴专用防毒面具操作。密封8~12小时后,打开门窗换气,然后使用。
也可选择其它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如4%戊二醛(pH8.0~8.5)2小时浸洗、5%甲醛(约15%福尔马林)2小时、3% H2O22小时或过氧乙酸2小时。其中,H2O2和过氧乙酸不宜用于有血液存在的环境消毒;过氧乙酸不宜用于金属器械消毒。
泥浆、粪汤处理:动物死亡污染的泥浆、粪汤,可用20%漂白粉液1份(处理物2份),作用2小时;或甲醛溶液50~100ml/m3比例加入,每天搅拌1~2次,消毒4天,即可撒到野外或田里,或掩埋处理(即作深埋处理)。
污水处理:按水容量加入甲醛溶液,使其含甲醛液量达到5%,处理10小时;或用3%过氧乙酸处理4小时;或用氯胺或液态氯加入污水,于pH4.0时加入有效氯量为4mg/L,30分钟可杀灭芽孢,一般加氯后作用2小时流放一次。
土壤处理:炭疽动物倒毙处的土壤消毒,可用5%甲醛溶液500mL/m2消毒三次,每次2小时,间隔1小时。亦可用氯胺或10%漂白粉乳剂浸渍2小时,处理2次,间隔1小时。亦可先用酒精或柴油喷灯喷烧污染土地表面,然后再用5%甲醛溶液或漂白粉乳剂浸渍消毒。
衣物、工具及其它器具处理:耐高温的衣物、工具、器具等可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21℃高压蒸汽灭菌1小时;不耐高温的器具可用甲醛熏蒸,或用5%甲醛溶液浸渍消毒。运输工具、家具可用10%漂白粉液或1%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作用1~2小时。凡无使用价值的严重污染物品可用火彻底焚毁消毒。
安徽省现代牛羊产业技术体系
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