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县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负责人 宋旭东
发布地点:县政府八楼视频会议室
发布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年8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县农业农村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金寨“三农”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紧扣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标,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提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9%以上,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绿色、健康、有机已成为了金寨农产品的代名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引领,稳步推进
2016年制定《金寨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金寨县绿色农业发展“两个替代”行动强力推进,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防控,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和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已建立100亩以上的绿色技术推广示范片80余处、20亩以上的绿色技术推广示范点220余处,大部分村制定了绿色农业发展村规民约,所有绿色农资网点化学农药(除草剂)均已下架。2018年,县政府制定《金寨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优势对金寨县八大特色农产品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县政府印发《金寨县绿色农业生产考评考核办法》,以及茶叶、山区有机米、猕猴桃、石斛、香菇、灵芝、油茶等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极大促进了金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二、守好底线,狠抓落实
认真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掏出“真金白银”、推出“真招实策”,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监管责任。以县政府为主体与全县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作用。坚持开展农产质量安全日常巡查工作,对我县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生产记录、农产品安全相关制度以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情况等进行巡查。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520人次,检查企业1560批次,巡查发现各类问题58个,依法查处的6起,现场纠正和责令整改52起。同时强化风险监测,县财政拿出420万元,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2018年抽查300个茶园土壤样、419个茶叶样;2019年抽查757个茶叶鲜叶样、243个茶叶干茶样;2020年抽查18个水果样,209个茶叶样,43个中药材样,107个蔬菜样,43个畜禽、鸡蛋样;2021年已抽检茶叶、中药材、果蔬等样品484个,共2623份样品,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和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全部样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三、推广标准化,强化追溯
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广标准化是基础,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制定了《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山区有机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石斛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猕猴桃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2017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用于奖补特色农业发展,将茶叶、蔬菜、有机稻、猕猴桃、板栗、中药材、生态养殖、毛竹列为八大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整合涉农资金3.2亿元用于支持特色农业发展,还专门拿出近4亿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统一印发农产品生产记录发放到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指导规范填写,建立完善种养记录档案。2017年以来,重点在茶叶、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实施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5万亩以上,示范区防控效果达90%以上,有效保障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将露雨春、一笑堂等146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金寨黑毛猪等23家畜禽养殖经营主体,樱草家庭农场等127家水果、蔬菜、粮油等经营主体,遵进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35家药材经营主体共计331家涉农企业纳入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采收信息、部门监管、检测信息等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与农业投入品采购、销售和使用的全程监管。
四、开展“两个替代”,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2017年以来,我县持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简称两个替代)行动。截至目前,有机肥替代化肥累计示范面积超过8.2万亩,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以上,核心区和知名品牌产品种植区有机肥用量提高3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全县用于物理防控、生物农药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奖补3000多万元;果菜茶基地病虫害物理防控投入300万元,统一采购杀虫灯2000台、粘虫板261万张、茶毛虫诱捕器4万个,免费提供给相关主体、农户使用;进一步加大除草机补贴力度,共奖补除草机2650台,奖补金额212万元;持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补贴,共计补贴畜禽粪污企业207余家,补贴金额973万元。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已有茶叶、中药材、果蔬等126家企业、173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金寨黑毛猪、金寨山核桃、金寨山茶油、金寨灵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参、金寨山羊、金寨土鸡、金寨花链鱼、金寨黄牛等31个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六安瓜片”、“金龙玉珠”、“齐山”、“翠眉”牌茶叶等获省著名商标;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一笑堂”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徽六瓜片”,荣获“中华老字号”。
五、强化执法,规范市场
提高农产品质量,强化执法是关键。每年通过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对全县种子经销商、代理批发商水稻、玉米种子等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去年以来,向全县农资经营户下发农资市场经营管理通知书600份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0余份;查处种子案件6起,农药案件71起,农产品安全案件15起,肥料案件8起,罚没款208172元。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今年积极开展了春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集中免疫生猪28.4万头、牛1.8万头、羊9.6万只、家禽260万只;快速处置多例生猪突发疫病。对生猪定点屠宰场开展检疫,索证索票,检查有无耳标,指导定点屠宰企业开展“瘦肉精”自检工作,严禁添加、注入有毒有害物质,严禁宰杀销售无票无证或病死生猪,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对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管,增加现场检疫频率,有效保障了动物产品质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不规范农药经营主体退出市场行动,截至目前,通过补偿的方式,已有85家不规范农药经营主体退出市场;通过市场整顿,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了68家绿色标准农资店,统一制度,实施农资备案销售,建立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
六、加强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宣传是保证,利用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技能培训、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培训等多种培训活动,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策、为百姓答疑解惑;结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全国质量月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和咨询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意义,同时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了解和满意度。活动开展以来,咨询60场次,咨询人数5100人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资料2.2万份,进行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20多次,出动宣传车(船)230次,悬挂宣传标语150余幅,设立固定宣传栏46处,制作宣传展板80块;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培训24场次,培训人数1100人次。积极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参加中国(合肥)国际农展会、杭州国际茶博会、农业农村部双百对接会等展销活动20余场次。
七、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重点产品、区域、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我县已建立公安、卫生、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协调机制,共抓共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检查了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生猪屠宰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餐饮旅店、学校食堂等,构建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800人次,执法车辆1200余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6000家次,查处各类食品案件109件,罚没款72.4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案件9起,行政拘留1人。金寨县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了校县合作协议,并在我县建成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综合试验站,成立了八大产业技术联盟,这些都将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总的来说,我们的农产品是绿色的,更是优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客观上看,空气、水、土壤在个别地方受到一定污染;从主观上讲,认识问题、能力问题、工作条件问题,都存在一些短板;从生产经营方式看,以分散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永远在路上。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农产品安全战略,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用最严谨的标准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以标准制订、示范创建、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引导、示范和监管,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二是用最严格的监管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农产品领域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用管用的措施、过硬的作风,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三是用最严厉的处罚惩戒农产品质量安全违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四是用最严肃的问责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推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落地落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压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
各位朋友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县广大农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这需要政府的担当作为、需要生产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构建共谋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格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美好追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