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 本级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号: 113414260032406591/202312-00025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其他
内容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文日期: 2023-12-15 16:01:29
发布机构: 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3-12-15 16:01:29
来源单位: 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新闻发布会解读】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小田变大田”工程新闻发布会
文  号: 词:

【新闻发布会解读】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小田变大田”工程新闻发布会

2023-12-15 16:01 来源: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发布地点:县政府八视频会议室

  人:黄遵义 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

内容摘要:金寨县农业农村局主动顺应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小田变大田”试点,有力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促进“宜机化”“规模化”经营,带动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2023年,全县共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其中实施“小田变大田”宜机化改造面积1.2万亩。

 

 

 

 

 

 

尊敬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将我县“小田变大田”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总面积3918.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19万亩。近年来,金寨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特别是2019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以来,金寨县农业农村局主动顺应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小田变大田”试点,有力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促进“宜机化”“规模化”经营,带动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2023年,全县共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其中“小田变大田”面积1.2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05%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将其作为推进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建立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齐抓共管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自2019年机构改革之后,县农业农村局设立农田建设股,明确5名专业人员承担具体工作。同时,为压实各级责任,强化考核监督,县农业农村局出台了《金寨县乡镇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考核细则》,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对项目乡镇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今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农业产业发展擂台赛”竞赛指标,赋予分值参与评比。通过严格的奖惩激励,闭环式跟踪问效,保障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科学规划设计,严控工程质量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针对我县山区连片田块较少、地块高低不平、施工难度较大等客观实际,紧扣粮食安全生产,兼顾特色产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科学编制了《金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认真选定项目区域,在充分征求当地干群意见的基础上,精心抓好工程项目设计,力求项目设计科学合理、落地可行。二是严把项目建设关。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乡镇政府是建设单位、是责任主体,落实县农业农村局的监管责任,在县公管局监督下,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招标、采购施工单位,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全程跟班作业。同时,建立“一对一”项目包保制度,每个项目都明确局1名班子成员及1名技术人员联系,负责全程监督把关。并聘请项目区老村干、老党员参与日常监管,较好的发挥了社会监管作用。三是严把工程验收关。根据省高标项目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结合山区县实际制定了具体验收工作方案,采购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项目区内单项工程进行竣工检测。施工单位在自验的基础上,申请乡镇验收,乡镇验收合格后,县级组织施工、监理、设计、乡镇等单位开展县级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乡镇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再申请市级竣工验收,验收结束后及时完成上图入库工作。切实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四是严格绩效评价。对照省高标建设评价细则,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评价,自我“体检”,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在工程质量和工艺上求突破,在绩效管理和奖惩上下功夫,力求把每项工程都做成精品工程。在历年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中我县均处上等位次,并于2020年获得安徽省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激励。 

(三)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监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监管上,坚持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执行,资金按合同直达施工单位。涉及项目主体自筹资金的,均能按照要求及时缴纳到县财政专用账户。资金管理做到账目清晰、记账及时、核算规范、高能高效。同时,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争取到县级财政的大力支持,足额配齐县级配套资金。2023年县财政提前安排县级配套资金,在原有投资标准的基础上,对实施“小田变大田”的地块,每亩追加3000元,使高标准农田投入亩均达3200元,超过省厅要求的2500元/亩的标准,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创新管护机制,发挥长久效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印发了《金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办法》,每年争取县财政安排专项管护经费50万元,强化工程维护与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将工程移交给项目乡镇,纳入固定资产规范管理。再由乡镇与所在村委会,签订管护责任状和协议,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做好后期养护。同时,积极探索多种管护模式:一是由村委会牵头管护,组织受益农户通过成立管护协会、公益岗等形式,对辖区内田间工程设施进行管护;二是由流转主体负责管护,对建成项目区内土地已经规模流转的,由流转经营主体对田间工程设施进行管护;三是开展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推动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运用金融保险市场化工具,充分发挥“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修复”三位一体功能,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标准农田保险网格,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合格、有效运行。

三、主要成效

(一)夯实了产业基础,提升了生产产能。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大片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得到了配套完善,95%的项目区耕地通过增施有机肥,改造了土壤结构,实施小田变大田”1.2亩,实现机械化作业,达到了省工、省时、省力的效果,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土地平整区的土地流转率90%以上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增强了农业生产产能。如2020年旱灾,白塔畈镇高标项目区1000余亩良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尚未竣工验收情况下,提前被相关公司以高于正常租金200元/亩价格流转,承包大户不仅没受到旱灾影响,亩均粮食还增产80-100公斤,加之机械化耕作降低生产成本,种粮大户亩均效益同比增长20%以上,项目实施带来的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二)创新了建设理念,彰显了生态效益。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我局在高标项目实施中,坚持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项目始终,因地制宜建设秀美梯田、生态道路、生态沟渠、塘堰湿地系统,展现金寨韵味。如2023年铁冲乡高标项目建设,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统筹推进农田、村庄与景区建设,就地取材,合理使用石块、木桩、联锁块等环保材料,运用浆砌、干砌、绿肥种植等环保工艺,建设生态工程,优化美化工程外观,并在当年秋季大面积种上了油菜,来年春季项目区油菜飘香、满园金黄、景色宜人。

(三)便利了群众生活,诠释了民生工程要义。在项目规划建设中,在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产业发展结合、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与改善居民交通环境结合,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条件。2019-2023年全县通过“小田变大田”宜机化改造,新修机耕路75.51公里,其中混凝土路5.729公里,砂石路69.781公里,大大方便了生产作业,更有利于群众交通出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效益良好。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高质高效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高质量振兴。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