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因病、因残致贫的脱贫群体防范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深入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高度重视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户医疗救助和增收情况,确保因病因残致贫的脱贫群体的应保尽保,救助及时到位。
一、常态化做好监测预警
一是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通过线上实时监测预警和线下网格化复核处理,强化对需救助对象的主动发现能力,实时开展数据比对,对医保大额自付、残联换发证等信息,及时反馈乡镇入户核实,及时落实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今年以来累计反馈预警数据13994条,其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数据1522条,通过预警数据监测排查,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30户90人,同步制定帮扶措施261条。二是强化网格监测。坚持每月组织全县2475名网格员开展网格化监测排查,确保困难群众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有效防止发生返贫致贫。三是强化帮扶措施落实。指导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清单,全县37350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共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270339条,确保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通过针对性帮扶举措,今年以来全县13户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实现稳定消除。四是强化重点对象监测管理。针对全县71户202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下降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实行台账化管理,进一步分析收入下降原因,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确保2024年收入回暖,不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二、深化慢性病救治管理
一是印发《金寨县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慢特病总额包干付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金医保〔2024〕3号),医共体牵头医院加强院内和成员单位诊疗行为规范,引导常见慢特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指导和监督乡村医务人员做好医防融合工作,确保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站)的药品日常供应工作;医共体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建立慢特病人群三级包保责任制,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做好慢特病人群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工作,防小病变大病、慢病变重病,引导慢特病人群能门诊的不住院,严防低标准住院,各乡镇卫生院要将慢特病总额包干付费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资金分配挂钩。二是继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借助外请专家和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帮扶等 契机,县公立医院的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力争将村医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到40%。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方面:在职村医通过报名、资格审核、考试合格并签订不低于6年服务协议。共有118名村医在大专医学院校学习,其中110名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临床医学专业,8名在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读中医学,预计到2026年可取得成人大专学历。目前我县在职村医597人,其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62人,占比43.89%。中医师承方面:2023年新招3名大学生中医师承人员,社会人员中医师承2名,五名中医师承人员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均已签订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及备案表和2023年村医高职(专科)学历提升和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就业协议书;2024年新招1名大学生中医师承人员,社会人员中医师承3名,目前大学生师承人员在校学习,3名社会师承人员于4月18日已通过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适应性测试。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优化,不断强化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签约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截至5月20日脱贫人口免费签约78456人、监测对象签约3352人,实现“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对象中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真正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4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截至5月20日累计救治34种大病患者2497人。
四、分层落实兜底保障
一是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措施。全县232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扶危济困”互助社,推进救助网络向村级延伸,对突发变故家庭给予上门现金救助,及时了解困难情况,同步做好相关专项救助的跟进和转介服务,形成了“村级互助社、乡镇临时救助、县级大额救助”三级急难救助体系。2024年以来,全县互助共募集资金162.9万元,吸纳社会资金143.9万元,救助2050人次126.96万元,并同步做好相关专项救助的跟进和转介,其中跟进低保58人次、特困1人次、临时救助104人次。二是突出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对失能失智及75周岁以上的特困人员,原则上全部动员集中供养,目前,全县有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120人,集中供养975人,供养率87%。设立严重精神障碍特困群体托养康复中心2个,对低保户、监测户等困难家庭中依靠家庭照护确有困难、存在返贫风险的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低偿或无偿集中托养服务,供养经费整合其他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比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兜底补齐。目前已集中养护102人,其中:养老机构托养71人,精神障碍托养31人。
五、多方联动促进就业
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招聘”等活动,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提供岗位介绍、政策咨询等常态化服务;继续实施就业奖补政策,持续强化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2023年实现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6.5万余人,发放脱贫户、监测户省外交通补贴920多万元;县内其他灵活就业补贴820多万元;居家就业、帮扶车间(基地)补贴320多万元。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5家,带动脱贫户就业159人;开发稳定村级公益性劳务兜底岗位12689人,发放岗位补贴4900多万元;2023年全县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100人、专业生产型100人、技能服务型100人;围绕粮保供及县主导产业开设专业班级,共培训5个专业6个班级,分别是水稻大户班、养猪班、水稻班、蚕桑班、茶叶加工班、农机手班,并在10个乡镇15个村举办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16个,每班至少培训50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进一步强化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监测的基础上,将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大力推行防贫保,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体系,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面临的自然灾害、大病医疗、人身意外、教育升学等方面风险,解决因病引发的经济负担较重问题,避免因病致贫返贫。
(二)推进防止返贫帮扶与乡村振兴衔接并轨。围绕强化“综合高效”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社会救助和其他民生保障政策之间的衔接并轨,落实常态化帮扶措施。目前通过“村级互助社、乡镇临时救助、县级大额救助”三级急难救助体系,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三)整合资源加大社会帮扶力度。整合各单位部门和社会资源,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提供就业平台,优先满足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员的就业;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通过小额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创业予以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获得宽松创业环境。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7356622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