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您提出的《以运营思维助乡村振兴促和美乡村》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顶层设计,为乡村运营搭建硬支撑
近年来,金寨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金寨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以建设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为抓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一是成立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乡村建设和运营。立足乡村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制定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明确规划布局、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2023—2024年8个精品村均规划设计了建设方案。二是坚持运营前置,以运营思维为引领,聚焦发展定位,围绕产业提质增效、人才培育支撑、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和治理活力有序五个方面,谋划实施项目,并提前确定运营主体,实现项目建成之日,运营就能介入。如:花石乡大湾村以“绿水青山·红村大湾”为定位,安排项目19个,积极打造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长三角生态休闲慢谷小镇、国内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油坊店乡面冲村以“山水画廊,茶香面冲”为定位,安排项目14个,积极打造全省“两山”理论践行地、绿色振兴示范区。 计划今年验收运营。三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社会资本,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乡村建设和运营。2023年开始,我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服务、消费帮扶等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如全军熊家河村坚持“培育一人振兴一业”的理念,在“能人回归”张功国,发展乡村精品农业、融合推进民宿的示范带动下,西楼示范点16户农户各显神通、百花齐放,利用方寸地发展庭院经济,涌现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能手陈家新、勤劳致富立体经营的当代愚公陈家政等先进典型。2024年,我县整合资金1000万元,继续支持建设庭院经济示范点120个,推动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季季有收入”的良好效果。
二、关于精准发力,为乡村运营注入强动能
在梳理资源上。近年来,我县持续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加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度,定期梳理各个村庄资源资产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村庄213个,村级拥有各类资产核实数为65.6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2.88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2.81亿元;拥有各类资源性资产501.93万亩,其中:农用地477.86万亩,建设用地18.04万亩,未利用地6.03万亩。同时,我县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红色文化、特色农业资源,为充分利用好农村资源,我县先后出台《金寨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金寨县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通知》等文件,通过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种植、初加工、农旅融合等业态,同时,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突出文化特色和田园风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全县整合涉农资金4亿多元,实施三变项目932个,链接主体848个,带动农户4.25万户。充分盘活资源资产资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成员分红收入,目前,全县累计流转盘活166户闲置宅基地,带动农民增收92万元;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24宗、278.38亩,成交额4668.15万元。
在主题提炼上。为建设好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前期,属地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充分摸底,广泛调研,建设围绕地域标识、个性特色等元素,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提炼出极具代表性的村庄主题定位。如南溪镇丁埠村立足“红色源地、和美丁埠”的形象定位,依托丁埠村立夏节起义首发地的优势,把红色基因融入产业增效、人才促进、文化赋能、生态提质、组织领航等五大行动,以打造“立夏源”“丁埠1929”等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同时,立足丁埠村作为南溪镇“丝绸小镇”中心区的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美乡村+”农红文旅新业态。在链接市场上,依托现有网红民宿“夏清·沧海桑田”运营单位——安徽农道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运营前置,探索出整村运营增效模式。打造“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村”“大别山区红绿融合旅游新高地”。
在品牌策划上。为做靓我县乡村品牌,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休闲农业重点县,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先后编制了《环鲜花湖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小南京农旅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打造了麻埠六安瓜片核心区、油坊店西茶谷主题公园、桃岭乡龙潭半岛茶旅融合示范点等茶旅融合示范区,形成了如南溪丝绸小镇、关庙山核桃之乡、汤家汇红色小镇和铁冲油茶产业强镇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农文旅特色小镇。如:2023年,南溪镇盘活闲置房屋资源,植入主导产业桑茧丝绸元素,为游客提供桑葚采摘、蚕桑研学等沉浸式体验,带动群众大力发展蚕桑等庭院经济。在丁埠村李集老街成功打造“夏清·沧海民宿”,民宿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由红色书院、观山民宿、观水民宿、酒吧、泳池、餐厅、丝绸品牌形象店等内容组成,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40余万元。
三、关于多管齐下,为乡村运营把准航向标
在人才引育上。一是推深做实“金鹰联动”工程。以组建在外创业者协会为载体,搭建在外人才沟通交流平台,2023年在无锡、武汉、山东、重庆、北京、闽南新组建在外创业者协会6个,累计发展会员600余人。发挥人才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3场,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二是持续深化“人才与科创专班”。以全市“攀亲结缘”工程为契机,推动落实与上海对口合作“人才与科创专班”,健全定期会商、调度机制,加强干部互派、人才交流、资源对接等深度合作,先后开发干部互派交流、干部教育培训、技能人才培养等对口合作项目,与上海市青浦区科委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在人才、科创资源共享、研发分支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攻关技术难题等方面进行合作,2023年先后组织49名青年干部到青浦区开展异地培训,选派6名经济开发区青年干部赴青浦区开展挂职锻炼,先后承接来自上海地区培训班次33期1624人次。三是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出台《金寨县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协同推进“四乡工程”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金凤还巢”信息平台,开展优秀人才信息摸底统计,集中县内企业人才、“土专家”、种养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等,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需求分类建立新能源、大健康、金融、规划等高端人才智库,以及以乡村土专家、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为主体的农业人才专家库,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为产业服务、助老区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带头人1497人,家庭农场6271家、农民合作社2505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高素质农民5147人,是乡村运营的坚实力量。
在业态引入上。我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传统产业、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引入新业态,形成独具特色的IP,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汤家汇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各类要素,以全域旅游建设为契机,聚焦盘活红色资源,开发“体验式”红色研学和“沉浸式”红色课堂,打造“十万剧场”,引入红色沉浸式演绎文旅新业态,以“活”为笔绘就红旅小镇的“振兴篇章”。2023年,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在2024年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计划中,整合资金275万元支持“关庙山核桃之乡”建设。
在示范引领上。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积极组织基础设施较好、产业发展独特的美丽乡村申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单位,油坊店乡面冲村、花石乡大湾村、南溪镇丁埠村、燕子河镇龙马村等8个村成功入选。这些村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可供全县参考复制的运营模式。如花石乡大湾村,村里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把集体产权房屋改造成民宿,聘请在外创业者回乡作为“管家”负责日常运营,为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也为发动群众发展民宿做了示范。大湾群众自行开办“细雨农家”“新云小院”“情宿大湾”等民宿,各有特色。民宿店主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带动贫困户销售茶叶、黑毛猪肉、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新突破。引进鸿源、携程等知名企业开发“大湾民宿”,进一步扩大民宿产业规模。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大湾十里漂流,建设茶厂,丰富乡村业态。2023年,大湾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1.33万元,为全县乡村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县将分批次逐步推动精品示范村建设,每年建设2~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2~3个县级精品示范村,五年内实现每个乡镇1个以上精品示范村。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办复类别: A
联系单位: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5210002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