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县委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预计2024年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6.1%,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2亿元、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2元、增长8%。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国之大者”,粮食稳产保供守牢“底线”。粮油生产。全县收获小麦5.52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1.19万吨、增长0.98%;收获油菜3.543万亩、产量0.377万吨,分别增长2.89%、5.45%。已种植水稻23.9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17.69万亩。实施再生稻种植示范2000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2000亩。果蔬生产。蔬菜播种13.6万亩、产量13.69万吨,分别增长0.48%、5.72%;水果种植3.98万亩、产量1950吨,分别增长0.75%、18.18%。引进新品种玉露蟠桃,改造提升长岭乡桃园60亩。生态养殖。生猪存栏13.935万头、出栏14.413万头,分别增长0.17%、0.96%;牛饲养量1.54万头、羊10.699万只、家禽408.02万羽,分别增长5.24%、0.84%、1.01%。建成年产蛋2亿枚规模的智慧蛋鸡场,已引进鸡苗60万羽。金寨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创成全市首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继续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向梅响两库投放鲢鳙鱼等鱼苗100万斤、银鱼卵6亿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00亩,累计达1.2万亩,全县水产品产量0.7755万吨、增长4.5%。
(二)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动态监测。持续开展部门数据筛查预警工作,今年以来反馈预警数据13994条,其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数据1522条、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39户128人,消除风险35户100人,同步制定帮扶措施421条。全面实施脱贫户分类帮扶和分类施策,全县37350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共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清单针对性帮扶措施270339条。“五大帮扶”。压实县级领导的联系帮扶责任。认真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责任,帮助销售农副产品价值2000余万元。争取人社部、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定点帮扶村资金1400余万元。强化驻村帮扶管理,启动第九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做好与第八批选派干部对接工作,组织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抓好与庐江县的县域结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1900余万元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认真开展社会帮扶活动,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等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定点帮扶村2300余万元。“雨露计划”。春学期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脱贫家庭、监测对象家庭中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3794人次572.85万元。“防贫保”保险。目前全县确定参与健康保险60897人,特色农产品保险13478户,意外伤害保险55048人,基本生活保险12047户,家庭财产保险12628户,教育升学保险2133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共发放3500万元。特色种养业奖补。经户申请、村级初验、乡镇验收、县级汇总公示,全县共计奖补21670户,发放奖补资金2128.02万元。
(三)聚焦“土特产文章”,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茶产业。新建成高标准茶园10个,茶园总面积22.81万亩,干茶产量1.36万吨、一产产值15.4亿元,分别增长10.6%、11.6%。加强银企对接,持续推进“鲜叶贷”,38家茶叶企业办理贷款2640万元,并成功争取安徽省2024年茶叶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蚕桑产业。新辟桑园2000亩,桑园总面积4万亩;新建和改建蚕室面积2.9万平方米,春季养蚕3.11万张,同比增长8%,产鲜茧1517吨、产值1.04亿元。槐树湾乡开展饲料养蚕试点取得成功。水稻制种。引进安徽筑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梅山镇徐冲村流转耕地126亩,兴建水稻核心制种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父本移栽。蜜蜂养殖。在中国蜂业学会的技术指导下,从泾县引进中华蜜蜂种1000箱,目前全县22个示范村(场)试点推广中蜂养殖2200箱,双河镇皮坊村首次采蜜500余斤、销售收入7.5万元。白鹅养殖。引进金寨蓝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顾店鱼种场建设5万羽规模白鹅养殖场,首批0.52万只鹅苗已进场;支持金寨中顺养殖有限公司发展三花鹅养殖,目前存栏白鹅1万只、出栏0.2万只。庭院经济。启动51个县级示范点、70个乡镇示范点建设,涉及农户4023户,发展茶、药、桑、果等种植业约7922亩,新增茶叶炒制、挂面、红豆腐等手工作坊180家,培育电商、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132家。
(四)聚焦“项目为王”,产业发展根基日益坚实。链式发展项目。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22个、总投资13635万元,开工项目19个、开工率86.4%,完工项目5个、完工率22.7%,资金支出3186万元、支出率23.4%。高标准农田。计划投入1375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5000亩,涉及白塔畈镇中心、刘冲、凉井、光慈四村,现已完成现场勘察及设计文本编制。“千万工程”。着力抓好省级精品示范村规划编制、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强化每月督查调度和工作总评。招商引资。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外出招商20余次,摸排招商信息20余条,备案项目6个,落地项目3个,即:水稻制种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申请供地41.7亩,已完成厂区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白鹅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0.3亿元,项目已基本建成;金寨现代农业智慧项目总投资5.8亿元,正在开展土地流转等前期工作。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托山区农机化联盟,强化山区农机研发,推广技术试验产品20余台,引进试验小型电动名优茶采摘机1533台,电动修剪机和除草机1116台,山核桃脱蒲机63台。在油坊店乡、桃岭乡等乡镇新建农机服务中心5个;在白塔畈镇、汤家汇镇等乡镇新建育秧中心5个,年育秧能力达10万亩以上。
(五)聚焦“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全县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其中: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安徽东旭大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创建。预计上半年全县面向长三角销售农产品38亿元,增长18.7%。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半年,新认定村级产业带头人56名,新注册家庭农场115家、农民合作社12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市级产业联合体2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新农人协会,遴选首批会员61名,并成功举办新农人协会“四新”成果展示活动。品牌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安徽国际茶旅(金寨)大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淮北食博会、六安预制菜年货节展销会等活动,指导金寨南水供销社在上海青浦成功举办金寨农文旅产品推介会。对口合作。持续加强与上海市青浦区的对接合作,新增对沪销售渠道5条,支持3家企业入驻“皖美农品”上海会客厅暨安徽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建成上海市大别山特产六安金寨馆,六安瓜片、手工挂面、山茶油、香薯干等入选上海市“百县百品”名录,进入上海工会采购渠道。1-5月份,全县对沪销售农产品3.35万吨、15.4亿元。
(六)聚焦“绿色振兴”,绿色农业成果丰硕。种子资源保护。加强野生苦丁茶、中华猕猴桃两个国家级原生境保护点动态预警监测工作,完成千坪小黑豆、刀豆两个农作物老品种的收集与保护。土壤“三普”。全县表层样点1487个(其中耕地795个、园地495个、林草地197个),剖面样点24个。全县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制备样品1658个、检测样品1050个。“两个替代”。印发《金寨县2024年“两个替代”项目实施方案》,印制“三券”2000本和政策明白纸10万张,完成有机肥采购项目招标。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农产品智慧监管,引导1270家主体注册“农安康”小程序,登记注册监管员80人,开展日常巡查及监督检查1306次,上传快检数据1728批次,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65.68万份。实施优质农产品认证奖补项目,178家主体获得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认证奖补。
(七)聚焦“平安农业”,农业综合执法扎实有效。渔业执法。联合开展渔政“亮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收缴违规网具35副,打击“泥鳅窝点”25处,销毁泥鳅等饵料200余千克,放生渔获物约110千克,驱离垂钓人员120余人次;办理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案件204起,处罚涉案人员204人,累计罚款4.08万元。推进重点水域禁渔及“十年禁捕”,打击“电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查处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3起。自用船监管。严格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全面开展自用船隐患排查整治,并采取交叉督查方式进行验收,对验收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农资管理。开展农资市场巡查,检查农资经营店、肥料生产企业、茶厂等199家,办结“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案1起,罚款2500元。农机监理。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指导,查验农机30余台,办理拖拉机检验、入户8台次;组织农机驾驶员考试2场,新增农机驾驶员14名。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屠宰场、兽药店、养殖场、饲料厂等207家次,查处动监一般性程序案件3起,其中结案1起,正在办理2起。撂荒地与“大棚房”整治。加强撂荒耕地摸底排查,摸排季节性撂荒806.43亩。开展“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拉网式排查摸底,排查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房等非农设施问题,全县无“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情况。
(八)聚焦“双轮驱动”,农业改革创新活力迸发。农村宅基地两项改革。持续深入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县审批农村宅基地257宗36612㎡;盘活闲置宅基地11宗2971.77㎡、闲置住宅62宗6371.56㎡。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乡村全面振兴视频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稳慎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共计完成54宗工作,拆除复垦一户多宅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3宗,补办用地手续51宗,在全省率先完成住宅类房屋问题整治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壮大社会化服务队伍,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累计150家。稳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项目,已有92家主体申请参与项目建设,涉及农用机械776台。开展2023年社会化服务项目验收工作,完成项目验收面积7.099万亩,涉及乡镇21个、经营主体56户,拟补贴256.67万元。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开设特色农业保险险种54个,承保23个,收取保费3452.8万元,兑现理赔745.2万元。有效推进蚕茧目标价格保险工作,明确春蚕目标价格32元/斤,全县购买目标价格保险9534.5张,较上年增长12.4%。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万亩,累计流转面积33.02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7.69%。土地承包试点。在铁冲乡整乡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已完成摸底核实630户,签订合同418份,其中网签合同405份。“两改革一发展”。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成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全县村级拥有资产65.69亿元、资源性资产501.93万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施股权投资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5360万元,链接带动52个村集体经济享受股权分红。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村集体经济项目88个、总资金11152万元;制定《金寨县2024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计划6月底完成4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印发《金寨县村居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围绕8个方面重点开展村居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化专项整治,共有23个乡镇排查上报问题126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五位一体”金融支农试点工作,增加花石乡、油坊店乡为试点乡,试点范围扩大至5个乡镇。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完成确权登记发证18宗,发放抵押贷款343万元。开展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工作,兑现贷款贴息52.51万元。
(九)聚焦“党建引领”,农业干部锤炼过硬作风。党的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等制度,落实党支部工作常态提升“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评选“五个先锋”党员19人。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集体廉政谈话等形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照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集体谈话4次;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局内效能督查23次、节假日作风建设明察暗访5次;主动接受监督,办理回复书记信箱6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0件,人民网留言1件,满意度100%。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组书记亲自抓意识形态,认真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强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工作群管理和信息宣传三审制,上半年未出现违反意识形态事件。创新学习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鼓励干部职工宣传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截至5月底,编发信息55篇、工作简报4期,学习强国参与度保持在8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学雷锋、植树、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道德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振兴,立足“三农”业务职能着力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抓好夏种夏管、秋种秋收工作,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14万亩,产量稳定在2.86亿斤以上。稳定生猪产能,落实扶持政策,加强黑毛猪品种保护,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确保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达0.44万头。加快推进千头规模肉牛养殖场建设,确保7月份正式投产,持续推广优质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县内肉牛品种。
(二)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常态化开展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对网格内的群众及时开展动态走访,发现困难及时反映解决,纳入监测帮扶。紧盯产业就业,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支持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促进产业不断增收。强化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用好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载体,确保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持续稳定。
(三)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活力。抓紧出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组织开展夏季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加大机械除草、机械采摘力度,加大夏秋茶生产力度,增加夏秋茶品种、产量,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茶农茶企增收。引进推广桑园剪伐和耕作机械、机械化养蚕设备;加快方格簇全面应用,提升茧质。推进果蔬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凯盛浩丰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持续推进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四)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加大摸排力度,对加工产值达到要求的企业及时组织月度入规,做到应纳尽纳。结合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平台交流机会,深化与上海的对口合作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五)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两个替代”提升行动,确保全年推广有机肥3万吨、小微除草机460台,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管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4%、84%,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86%、8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持续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及证后监管。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美国草地贪夜蛾等外来物种入侵阻击战。
(六)进一步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深化农业执法改革,合理配置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备。推进赋权乡镇执法事项落实,指导乡镇能够接得下、管得了、管得好。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加强两库综合管理力量,配合公安机关查处渔业刑事案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持续开展屠宰企业检查与农资市场巡查监管,确保肉食品与农资质量安全。
(七)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壮大农村经营队伍,确保全年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个以上。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及监管平台,加大村居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化专项整治力度,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工作,积极申报“探索农业设施抵押担保贷款试验”拓展试验任务,破解农村金融信贷质押难题,满足农村融资信贷需求。有序推进二轮延包,提供全过程服务,为我县全面启动二轮延包工作奠定基础。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执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抓好机关党组织换届,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廉政提醒、警示谈话、述责述廉等警示,确保谨慎用权,坚守底线。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和监督,防范顶风违纪行为,坚决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强化监督实效,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规范管理。办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寨庆祝活动及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