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金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努力提升我县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2024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夯实稳产保供基础。牢守粮食安全底线。全年夏粮(小麦)收获面积5.57万亩,总产1.19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91%、1.72%;秋粮预计收获面积32.58万亩(大豆1.4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2129万亩)、产量13.15万吨。全年粮食预计收获面积38.15万亩,较任务数增加0.03%;总产14.35万吨,较任务数增长0.28%。油料预计收获面积7.55(上年7.42万亩)万亩,预计产量0.9567(上年0.9472万吨)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73%、1%;其中油菜收获面积3.543万亩(上年3.444万亩),产量0.3764万吨(上年0.357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87%、5.20%。全县秋种落实种植面积8.54万亩,其中小麦4.86万亩、油菜3.68万亩。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在梅山镇小南京村开展优质专用水稻品种示范种植23亩,燕子河镇龙马村开展高山有机稻新品种示范种植660亩,白塔畈镇、梅山镇开展再生稻种植示范2253亩,双河镇、桃岭乡等6个乡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2123.4亩。稳步提升畜牧生产。2024年全年预计生猪饲养量41.049万头,同比增幅1.06%(其中,存栏14.265万头,同比增幅1.03%,出栏26.784万头,同比增幅1.09%);家禽饲养量627.619万羽,同比增幅1.16%,牛饲养量2.09万头,同比增幅6.63%,羊饲养量13.057万只,同比增幅1.12%。全力发展渔业生产。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15192吨,同比增长4.00%。渔业经济总产值51439万元,同比增长9.58%。渔业一产产值32190万元,同比增长7.00%。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500亩,总面积达12000亩,同比增长14.29%。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力补齐农机短板。加强农机服务中心和育秧中心建设,新建农机服务中心5个、育秧中心7个,全力提升我县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和育秧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一是继续实施“两个替代”提升行动,全县推广有机肥3.96万吨,小微除草机460台,生物农药11.98万瓶/袋。二是在全县开展饲草种植、青贮饲料发酵、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利用粪污,减少污染。坚持推行粪污源头减量,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利用,主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进消纳的处理模式。2024年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9%。三是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举办2024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及水稻机收减损暨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引导机手实施低茬收割,促进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率。2024年全县产生秸秆量19.33万吨,可收集量15.93万吨,已利用量15.64万吨,预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17%。四是全县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膜试验1000亩,示范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覆膜1.5万亩。加大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力度,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调查防控160亩,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170亩。
(三)推动健康养殖发展。强制免疫。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行防疫工作周报和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精确掌握全县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县已免疫猪17.5万头,牛1.75万头、羊7.73万头、鸡171.66万羽、鸭2.25万羽、鹅7.38万羽。“大清洗、大消毒”和农户圈舍改造。围绕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对2万余户农户养殖圈舍和规模养殖场开展消毒行动,并对防疫条件差的养殖圈舍,指导农户和养殖场加盖防虫网,推广熟食饲喂,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金寨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无非洲猪瘟小区,已通过国家评估并于2024年3月1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64号》公示,成为六安地区第一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四)加强乡村人才培育。2024年围绕稳粮保供开设6个专业班级,全县共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100人、专业生产型150人、技能服务型50人。在11个乡镇30个村举办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共培训1500人次。
(五)加大补贴保险推广。2024年,全县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727.82万元,稻谷补贴资金1086.9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31万元。我县提前谋划筹备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投保事宜,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将水稻保额570元/亩、玉米保额400元/亩,提高到水稻1000元/亩、玉米700元/亩。截止2024年11月30日,共计理赔1179.7101万元。其中,种植业参保面积达26.0409万亩,保费共计1046.2774万元,各级政府保费补贴资金748.6264万元;养殖业参保13.1818万头,保费共计564.022万元,各级政府保费补贴资金451.2176万元。
(六)推进指定通道建设。安徽省道路运输入皖指定通道金寨县古碑镇检查站建设地点位于古碑镇南畈村,占地面积约3.5亩,该项目于2024年3月开工,9月20日正式揭牌运行。古碑指定通道全年已检查动物369车,动物产品2036车,合计2405车。
(七)土壤三普序时推进。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外业采样1511个(其中表层采样1487个,剖面采样24个),完成率100%;样品制备1733个,完成率100%;样品检测1774个,完成率100%,目前已全部通过县级和省级验收。
(八)提升病虫防控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在粮食主产区白塔畈镇新建一处智能虫情监测点,提升我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能力。通过田间调查和气象预报,结合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全年发布病虫情报6期,指导各乡镇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水稻“三虫两病”防控战,保障粮食安全。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一)推动肉牛产业高速发展。一是加强技术指导。邀请安农大教授来我县指导肉牛生产,推广肉牛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缩短肉牛养殖周期,提高肉牛养殖效益。二是推进规模肉牛养殖场建设。利用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资金310万元,建设年饲养量1000头以上大型肉牛养殖场一家(古碑镇金寨县大别山洋务山畜禽家庭农场),现存栏牛520头。培育年饲养量50头以上黄牛养殖场10家,培育年饲养150头以上的养殖场6家。
(二)试点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一是落实示范村中蜂养殖试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中华蜜蜂养殖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县22个示范村(场)开展中蜂养殖试点工作,共发展中蜂养殖2200箱。2024年,22个示范村(场)共割蜜近1.1万斤,产值150万元。二是引进优质种蜂。县农业农村局与安徽百花汇生态蜂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中蜂引种协议,从泾县引进中华蜜蜂蜂种1000箱。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召开金寨县中蜂养殖工作会议、金寨县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会,邀请中国蜂业学会副理事长、安农大教授余林生来我县开展蜜蜂养殖培训。2024年共召开6场中蜂养殖现场培训会。
(三)推行皖西白鹅跃迁式发展。县政府利用原梅山渔业公司大顾店鱼种场,通过招商引资与安徽蓝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5万规模白鹅养殖场1家,养殖优质种鹅1.5万只,带动周边发展白鹅养殖15万只。同时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为我县白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多次邀请安农大教授来我县指导皖西白鹅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广种草养鹅技术。
(四)建设百万规模智慧蛋鸡场。实施“金寨县智慧蛋鸡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在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心村建设百万规模智慧蛋鸡场1家。蛋鸡场总投资1.66亿元,占地约7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养殖规模100万只,目前养殖蛋鸡30万只,日产鸡蛋29万枚。
(五)示范推广水稻制种落地。安徽筑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梅山镇徐冲村建立核心制种基地128.6亩、在铁冲乡李桥村建立制种示范点18.5亩。经理论测产,亩均产量达236.56千克、产值达3300元。在稻种加工基地建设上,安徽筑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济开发区申请供地41.7亩,用于建设生物分子育种及生产加工中心,于2024年11月23日正式开工,预计300日历天完成建设。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机化进程不快。因地理环境制约,山区地形地貌特殊,影响农机化发展进程。我县耕地普遍偏小且地块分散,田块不规则,坡陡,道路不通畅,靠近库区一线,地块分散、面积小、落差大,机械化作业受限,山区农机化进程不快。
(二)粮食生产成本高。山区田地坡度大,保水性差,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山区田(地)块小,分布散,机械化作业难;野猪毁损严重,部分偏远山区种植收成低。外出务工多,农村青壮从事农业生产劳力短缺。
(三)养殖环保压力大。我县是山区县,土地较少,粪污收集和消纳利用土地明显不足,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困难,一些养殖场户因环保举报面临关停,将对全县畜牧业产能造成不利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紧扣提质增效,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优农业生产结构,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制定技术措施,全程开展技术服务。推广优质粮食主导品种,引导主体开展订单生产,促使全县优质专用粮食面积占比高于全市水平。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土地非农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推进高山有机稻产业,协助做好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开展山区特色小微农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推广适合山区小型拖拉机、微耕机、除草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能够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的机械,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山区农机研发力度,切实解决我县农户的机械需求。
突出特色产业,促进畜牧产业兴旺。在稳定生猪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黄牛、白鹅产业。黄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改良黄牛品种,发展中小黄牛养殖,开展散养户牛群佩戴定位项圈工作,确保全县肉牛饲养量1.91万头。白鹅:培育5000只以上规模白鹅养殖场1家,推广种草养鹅技术,发展农村分散养殖,全县白鹅饲养量20万只以上。提高特色养殖品质,打造和推荐“金寨黑毛猪”、“金寨黄牛”、“金寨土鸡”、“皖西白鹅”等品牌,延长产业链,走高端农产品路线,实现优质优价,力争提升综合效益。稳步实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对免疫动物进行抽样检测,提高抗体合格率。持续推进畜禽健康养殖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突出培训和指导,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命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合格率达标。
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全力推动生态宜居。推进面源污染防治,不定期开展环保集中排查,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对各级环保反馈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销号。推广青饲料发酵饲养模式,促进粪污就地消纳,推广运用商品有机肥,促进种养循环,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