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扛稳政治责任,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油生产。全年粮食收获面积38.14万亩、产量14.31万吨,粮食收获面积与上年持平,产量稳中有增,其中夏粮收获面积5.57万亩、产量1.198万吨;秋粮收获面积32.57万亩、产量13.11万吨。油料收获面积7.56万亩、产量1.03万吨,分别增长1.89%、8.77%,其中油菜收获面积3.54万亩、产量0.38万吨。全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727.82万元,稻谷补贴资金1086.94万元。开展再生稻种植示范2553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2129亩。果蔬生产。全年蔬菜播种20.06万亩、产量26.25万吨,分别增长3.14%、5.22%。水果3.98万亩、产量2万吨,分别增长0.67%、18.5%。获批合肥都市圈农业合作共建项目。生态养殖。全年生猪饲养量41.05万头,增长1.06%;家禽饲养量627.62万羽,增长1.16%;牛饲养量2.09万头,增长6.63%;羊饲养量13.06万只,增长1.12%。创成全市首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金寨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建成并运营动物入皖指定通道古碑检查站。开展梅响两库增殖放流活动,投放鲢鳙鱼等苗种193.85万尾鱼苗、78.74万斤,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5192吨,增长4%。新增稻虾综合种养1500亩,累计12000亩。高标准农田。投入1375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5000亩,涉及白塔畈镇中心、刘冲、凉井、光慈四村,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累计160家。稳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项目,遴选服务主体92家开展水稻、小麦机械旋耕、收割等社会化服务面积8.01万亩。完成2023年社会化服务项目验收工作,验收面积6.0627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县水稻参保面积8.77万亩,政府保费补贴380.71万元;玉米参保面积8.10万亩,政府保费补贴238.06万元;小麦参保面积5.78万亩,政府保费补贴88.84万元;油菜参保面积3.38万亩,政府保费补贴40.50万元;能繁母猪参保7350头,政府保费补贴52.92万元;育肥猪参保12.46万头;政府保费补贴398.78万元。全年共计理赔1093.16万元。
(二)强化动态监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动态监测。全县脱贫户3.65万户12.3万人,监测户1692户5841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监测户738户2552人。持续开展部门数据筛查预警工作,累计反馈预警数据41264条,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376户1383人,消除风险171户569人;全面实施脱贫户分类帮扶和分类施策,全县3.73万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共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27.03万条,其中为新增识别监测对象落实精准帮扶措施3008条。“五大帮扶”。做好联系帮扶,建立省市领导联系帮扶金寨定期沟通机制,推动省市领导深入联系点走访调研,解决困难问题,目前全县有29个县领导联系帮扶全县23个乡镇29个乡村振兴点。做实定点帮扶,认真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责任,争取人社部、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定点帮扶村资金1800余万元,帮助争取各类资金8800余万元,帮销农副产品价值2500余万元。强化驻村帮扶管理,启动第九批选派干部247人驻村帮扶,做好与第八批选派干部对接工作,全县选派干部累计发展村级产业项目4300余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85亿元。做强结对帮扶,2024年双方各级各部门互访200人次,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互访3次;接受帮扶县庐江县捐赠帮扶资金1934.05万元,落实项目12个,带动周边受益人口1800人。做大社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万企兴万村”部署要求,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全县152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253个项目4.19亿元,助力131个村发展。“雨露计划”。春秋学期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脱贫家庭、监测对象家庭中的中高等职业学生1170万元。“防贫保”保险。全县参与健康保险115642人、特色农产品保险23487户、意外伤害保险101001人、基本生活保险27143户、家庭财产保险20048户、教育升学险37285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今年新发放13500万元,贴息981.64万元。特色种养业奖补。实施特色种养业奖补政策,支持脱贫户、监测户自种自养发展1—3个稳定增收的特色种养项目,兑现21670户奖补资金2128.02万元。成立老区促进会。充分发挥金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作用,围绕老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资源保护和基层治理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做好“土特产”文章,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茶产业。新建成高标准茶园10个,茶园总面积22.87万亩,年产干茶1.77万吨、综合产值62.5亿元,分别增长7.2%、9.5%。其中名优茶产量8100吨、产值12.94亿元。持续推进“鲜叶贷”“夏秋茶奖补”工作,为38家主体发放贷款2640万元,奖补59家夏秋茶生产加工主体680万元。在麻埠镇桂花村搭建季节性采茶用工供需平台,解决采茶用工缺口2000人。蚕桑产业。新辟桑园2000亩,新建和改建蚕室面积5万平方米,成功破解家蚕人工饲料饲养到3龄后改为桑叶饲养的技术瓶颈,引进高科技蚕丝纤维产业化生产项目。全年养蚕6.81万张、产鲜茧3362吨、一产产值2.06亿元,分别增长8.04%、11.18%,11.96%。蜜蜂养殖。从泾县引进中华蜜蜂种1000箱,全县22个示范村(场)试点推广中蜂养殖2200箱,示范点共割蜜近1.1万斤,产值150万元。庭院经济。启动51个县级示范点、70个乡镇示范点建设,涉及农户4023户,发展茶、药、桑、果等种植业约7922亩,新增茶叶炒制、挂面、红豆腐等手工作坊180家,培育电商、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132家。
(四)聚焦科技强农,科技支撑多元协同。农技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全县201名农技人员包保服务1020家主体,特聘5名农技员指导全县猕猴桃、畜牧、粮食、茶叶和农机行业生产。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6人。种业振兴。与贵州筑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水稻制种核心基地128.6亩、示范点18.5亩,杂交种子亩产量236.56公斤。实施优质专用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参试品种23个,开展高山有机稻新品种示范种植660亩。完成水稻、玉米、小麦等品种抗性鉴定14671份。建设地方老品种油菜提纯复壮基地100亩,为全县秋种提供老品种白菜型油菜籽5050斤。支持天丰桑蚕原种场蚕种保育,生产原种3000张、一代杂交种8.5万盒。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油坊店乡、桃岭乡等乡镇新建农机服务中心5个;在白塔畈镇、汤家汇镇等乡镇新建育秧中心7个,年育秧能力达10万亩以上。依托山区农机化联盟,强化山区农机研发,推广技术试验产品20余台,引进试验小型电动名优茶采摘机1533台、电动修剪机和除草机4416台、山核桃脱蒲机153台,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31万元。数字乡村。建成年产蛋2亿枚规模的智慧蛋鸡场,启动本源渔业公司智慧化养殖鳗鱼项目建设,成功申报德康牧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在花石、古碑两乡镇启动“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18个、总投资14052.72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已全部完工,资金支出率100%。招商引资。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外出招商50余次,摸排招商信息60余条,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6.8亿元,即:水稻制种基地项目,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已挂网;白鹅产业发展项目,安徽益汁鹅餐饮有限公司总投入1.3亿元,一期项目全面完成,已养殖种鹅1.5万只;金寨中食民安白鹅产业发展项目,北京中食民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入3亿元,一期正在建设,二期在梅山镇徐冲村已启动土地流转工作;金寨黄精深加工项目,安徽尚沣园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入1.3亿元,正在建设科研综合楼。
(五)着眼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认定村级产业带头人56名,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2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评定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全县累计共有龙头企业86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69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新农人协会,表彰茶业“新农人”10人,成功举办新农人协会“四新”成果展示活动,承办全市电商直播大赛活动,组织参加省部属企事业单位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拓宽金寨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户增收。品牌建设。“金寨天麻”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寨蜂蜜、高山米、茯苓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累计共有22个农产品被收录,数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新授权40家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主体,累计共有84家主体获得“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等品牌授权。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项目,对42家新开设直营店、直销窗口、特色展厅、高炮宣传及举办专场推介会的主体奖补420.89万元。成功举办第三届安徽国际茶旅(金寨)大会、大别山特产金寨农文旅产品推介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金寨农文旅专场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淮北食博会等活动,指导金寨南水供销社在上海青浦成功举办金寨农文旅产品推介会。对口合作。持续加强与上海市青浦区的对接合作,新增对沪销售渠道15条,支持3家企业入驻“皖美农品”上海会客厅暨安徽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建成上海市大别山特产六安金寨馆,六安瓜片、手工挂面等入选上海市“百县百品”名录,进入上海工会采购渠道,对沪销售农产品8.06万吨、32.82亿元。
(六)笃行绿色振兴,生态农业效能卓然。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家,面向长三角销售农产品76.6亿元,增长24.7%。“两个替代”。推广有机肥3.96万吨,小微除草机460台,生物农药11.98万瓶/袋。秸秆、粪污综合利用。引导实施低茬收割,促进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17%。推行粪污源头减量,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9%。土壤“三普”。第三次土壤普查通过省级验收,共完成外业采样1511个(其中表层采样1487个,剖面采样24个)、样品制备1733个、样品检测1774个。绿色有机认证。认证绿色食品15家、有机农产品认证208家,兑现认证奖补357.5万元。
(七)护航平安农业,综合执法精准有力。渔业执法。联合开展渔政“亮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收缴违规网具130余副,打击“泥鳅窝点”186处,销毁泥鳅等饵料2000千克,放生渔获物约500千克,驱离垂钓人员900余人次。查办行政处罚一般案件17起,行政罚款2.56万元;查办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案件217起,处罚涉案人员217人,行政罚款4.34万元。推进重点水域禁渔及“十年禁捕”,打击“电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查处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3起。在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鲵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大鲵810尾。自用船监管。严格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全面开展自用船隐患排查整治,并采取交叉督查方式进行验收,对验收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出台《金寨县乡镇自用船管理工作方案》及《乡镇自用船“四方联管”试点工作方案》,探索以麻埠镇为试点的乡镇自用船“四方联管”管理新模式。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农产品智慧监管,引导788家主体注册“农安康”小程序,登记注册监管员96人,开展日常巡查及监督检查31965次,上传快检数据13243批次,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91.31万份,带证上市农产品溯源码扫描记录54649件次。农资管理。开展农资市场巡查,检查农资经营店、肥料生产企业、茶厂等514家,查处案件4起。农机监理。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指导,查验农机200余台,办理拖拉机检验、入户35台次;组织农机驾驶员考试3场,新增农机驾驶员22名。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屠宰场、兽药店、养殖场、饲料厂等300余家次,畜牧兽医领域违法违规一般性案件4起,涉案货值金额超7500元,罚没金额超1400元。
(八)着力“双轮驱动”,农业改革合力拓新。精品示范村创建。集聚要素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49个3.46亿元,有力有序推进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农村宅基地两项改革。全县审批农村宅基地789宗108922.69㎡;盘活闲置宅基地79宗10126.61㎡。稳慎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共计完成整治54宗,其中拆除复垦一户多宅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3宗、补办用地手续51宗,在全省率先完成住宅类房屋问题整治任务并通过省实地核查验收。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开设特色农业保险险种54个,累计承保36个,已将全县规模特色农产品纳入特色农业保险。全年收取保费6774万元,共计理赔4256万元。有效推进蚕茧目标价格保险工作,明确蚕茧目标价格32元/斤,购买目标价格保险20431.6张,兑现理赔480.34万元。土地流转。持续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备案土地流转合同5046份,备案流转面积5.13万亩,涉及工商企业51家。土地延包试点。在铁冲乡整乡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通过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网签一体化平台线上网签合同2712份,线下签订纸质合同42份,合同签订率100%。村集体经济。实施股权投资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16672万元,链接13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下达第九批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840万元,充分发挥选派干部及单位资源优势。全县213个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总收入达21004.04万元,村均收入98.61万元,收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32个、占比61.97%。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排查整改“三资”问题361个,解决群众诉求10个,移交“三资”问题线索1个,清理并规范村组集体资金公款私存资金46.95万元。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12月底实现村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程动态监管。持续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审计整改6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问题65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五位一体”金融支农试点工作,增加花石乡、油坊店乡为试点乡,试点范围扩大至5个乡镇,拟补贴试点乡镇贷款贴息27.7万元,试点成果备选全国农业农村十大金融支农典型案例。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完成确权登记发证18宗,发放抵押贷款343万元。开展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工作,为22家经营主体兑现贷款贴息71.96万元。
(九)高举“党建旗帜”,铸就干部先锋力量。党的建设。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等制度。抓实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开展集中学习7次,交流研讨21人次,各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教育52次,交流研讨90人次。加强党支部建设,稳妥推进党组织换届选举,党支部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充实。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制定《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内部管理十二项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良好运行机制。常态化抓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机关党建微品牌创建、“四强”党支部建设、“双联双帮”等重点工作落实。党的建设领域获得年度真抓实干先进集体表彰。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照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集体谈话9次;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局内效能督查40余次、节假日作风建设明察暗访10次;主动接受监督,办理回复书记信箱14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92件,人民网留言1件,满意度100%。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强化党组书记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在全国乡村振兴培训会上交流农业农村工作两次,直接受众7万余人;局党组书记专题深入乡村、农业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受众800多人;开展县级产业政策电视在线访谈一期,编发涉农信息107篇、工作简报12期,全年农业农村无一起负面舆情发生发酵。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学雷锋、植树、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道德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振兴,立足“三农”业务职能着力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二、2025年工作安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优化乡村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2025年,确保大湾、面冲等6个村高标准通过验收,新获批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4个,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一)有效壮大农业产业实力。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及生产产量,保障粮油有效供给。依托金寨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整合特色农业资源,用好链式发展资金,聚焦茶叶、蚕桑、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大别山黄牛、皖西白鹅等养殖产业,确保全县肉牛饲养量1.9万头、白鹅饲养量20万只以上。以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促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9家。推动县内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上海农展馆“鱼米之乡”线上平台,鼓励支持县内农业企业在沪设立社区便利店,做靓一批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品牌,稳步提升金寨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强化筛查预警,提高监测时效,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落实好“两业”帮扶措施,重点关注收入不稳定、收入水平不高的重点户,确保收入及时回暖,不连续下降。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县本级财政收入增量用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总额不低于上一年。进一步加大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贷款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防贫保”综合保险,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助力乡村振兴。
(三)不断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主体、重点环节,精准谋划链式发展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0亩,增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建设,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个。实施山区农机化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农机服务中心,推动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有效利用,全年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85%以上。持续推进“两个替代”行动,加快基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步伐,有效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29个以上。
(四)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力。继续开展“十年禁捕”工作,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切实保护渔业生态资源。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推进赋权乡镇执法事项落实,指导乡镇能够接得下、管得了、管得好。常态化开展辖区内屠宰企业检查,督查指导屠宰厂升级改造,加大“瘦肉精”检测频次,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健全乡镇自用船监管机制,总结推广“四方联管”模式,强化自用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推动智慧监管工作,推进省智慧监管“农安康”微信小程序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网格体系。
(五)充分激发综合改革活力。持续强化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农房,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继续落实好“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要求,实施好第九批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项目,优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实现更多村经营性收益突破50万元。在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担保贷款。在铁冲乡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6个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
(六)奋力夯实机关党的建设。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执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廉政提醒、警示谈话、述责述廉等警示,确保谨慎用权,坚守底线。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和监督,防范顶风违纪行为,坚决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强化监督实效,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规范管理。办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寨庆祝活动及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