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灌区建设工作的高度关心、关注和支持,感谢全县广大干群对水利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向各位汇报我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有关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的“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关部署,补齐灌区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水利现代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于2019年9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中型灌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上报。2020年2月,水利部汇总了全国中型灌区数据并与财政部进行了沟通协商。2020年4月21日,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87号),决定正式启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
安徽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于5月14号联合转发了水利部财政部通知原文,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对中型灌区改造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明确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申报范围、时间节点、技术要求等。
二、中型灌区概况
金寨县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型灌区有两个,分别是泗河中型灌区和天马中型灌区。天马灌区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境内,设计灌溉面积2.1万亩,实灌面积1.75万亩,由后畈水库片区、前畈村片区、东风水库片区、王甫水库片区、黄河村片区、马石村片区六个片区组成。泗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9万亩,实灌面积1.07万亩,由金刚水库片区、泗道河村片区、上畈村片区和银山畈村片区四个片区组成,其中金刚水库片区灌溉面积0.5万亩,泗道河村片区灌溉面积0.1万亩,上畈村片区灌溉面积0.39万亩和银山畈村片区灌溉面积0.7万亩。两个中型灌区部分水利工程是六、七十年代群众建设,由于当时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条件差,缺少一些必要的建筑工程材料,设计标准低,导致工程防灾抗灾级别较低,经多年运行,水毁和人为损坏严重,渠道水流不畅,渠尾无水现象时有发生。且该灌区斗、农级渠道面广、量大且年久失修,渠道险工险段多;部分渠段渠底淤积严重,渠床不断抬高;部分渠段堤身断面达不到设计标准,灌溉高峰期漫堤现象时常发生;渠系建筑物涵、闸淤堵阻水;部分涵、闸无闸门、无启闭设施;或闸门、启闭设施毁坏,闸门漏水,螺杆锈蚀等诸多病患,造成渠系功能与效益大大减弱。
加快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可以改善灌区水利条件,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涝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各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金寨县水利局根据中央及省市相关政策和下达文件要求,于2020年6月组织编制完成了《天马、泗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2021-2022年)》。2020年8月,根据相关省市审核意见和要求,编制完成了《天马、泗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2021-2022年)》,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方案审查。
2021年6月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实施主要内容有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骨干排水工程、渠(沟)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用水量测及管理设施及灌区信息化建设等,提高(特别是干旱年份)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等,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4月底完工验收。
四、项目实施成效
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将取得明显成效。天马、泗河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3.79万亩。可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81.9万m3,年增加供水能力132.19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634提高到0.6。
灌区实施后将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农作物单产量,保障灌区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降低供水成本,减轻农民用水负担;保证灌区内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促进灌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灌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水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由于经多年运行,水毁和人为损坏严重,渠系流水不畅,渠尾无水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实施后可以改善沿岸植物缓冲带种植,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区域小气候条件,促进灌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灌区渠系实现节水改造,一是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提高水分生产率,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改造后的重点中型灌区粮食生产能力将普遍提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五、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县水利局十分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先后研究制定了灌区项目实施细则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使项目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减少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强化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是坚持规划指导,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灌区实施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深入一线,不脱离实际,因地制宜的分类设计,力争做到不漏一处;同时,加强对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是积极推行“三项制度”,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工程规模较大,项目包含的单元工程较多,技术难度较高,质量要求较严。除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外,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做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层层把关,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四是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各级财政部门逐级拨付,做好过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的到位和使用等方面务必从严。通过检查、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均要求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专项审计。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强和规范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减少和杜绝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是以项目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工程建后管护。结合项目的建设实施,进一步促进和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同时,要求灌区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灌溉供水水价,并加强水费收取;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灌区管理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制,使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六、下一步工作
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早日完成建设任务,保障、促进金寨县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