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生产和防范化解灾害事故风险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水利行业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金寨县水利局起草了《金寨县水利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在充分征求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正式印发实施。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文件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县内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防范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和处置规则》《六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六安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金寨县水利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本《预案》的编制,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制定的有关计划或安排,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了具体安排。
三、研判和起草的过程
为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县水利局组建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开展风险评估和行业应急资源调查。初稿完成后,征求了相关县领导和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此《预案》。
四、工作目标
为更好地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应急要求,给行业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愈加好更安全环境,确保各种应急反映资源处于良好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预防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得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抢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快速、有序、高效,提升紧急状态下的事故处理水平。
五、主要内容
《金寨县水利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含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相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研判及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处置等相关内容。
修订后预案共设置8个章节。
(一)总则。对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作出说明,并对《预案》的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故分级和应急预案体系作出明确规定。
(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此部分明确了各单位按照水利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对水利安全事故易发领域和事故风险类型,进行管控、发布预警、进行隐患排查的相关工作流程及要求。
(三)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研判。此部分明确了事故信息报告的程序、时限,报告的方式及要求等内容,并明确了预警发出后各部门应开展的工作。
(四)局属单位、县管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级别的等级。并明确不同等级事故,金寨县水利局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接收、报告、处理流程;详细阐述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先期处置原则、分级应对和响应启动的要求,对事故应急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发布及应急响应的结束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五)地方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此部分明确地方水利工程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水利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相关单位启动预警的分级、信息发布、响应及解除等具体要求。
(六)后期处置。该部分主要规定了事故善后处理、应急总结评估和恢复重建的具体内容,并对事故调查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七)保障措施。该部分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响应过程所需的队伍、物资装备、技术支持、资金、通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
(八)培训与演练。明确要求水利各相关部门应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以增强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并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预备工作。
六、创新举措
1.明确了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及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响应标准和对灾害等级的响应指挥权限,提高了事故应急工作可操作性。
2.完善了生产安全事故先期处置措施。对生产安全事故先期处置措施进行了明确。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良性运转应急工作机制。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1.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水利局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综合监管和行业管理责任,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2.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生产警示谈话和定期督查制度,督促检查各单位、辖区内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把"打非治违作为常态化工作,突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建设中的非法违法行为,把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违反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水利建设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的在建项目等纳入重点监管,以执法推动安全监管。
4.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机关安全、工程安全、淤地坝安全、人饮工程安全、水库安全监管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苗头,要采取有效措施,务必将各类明显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有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