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寨县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林长制改革部署要求,紧扣示范区建设和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目标任务,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巩固提升改革成果,创新履职再上台阶,现将金寨县2023年上半年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健全制度建设,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
(一)巩固提升林长制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基础服务。进一步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完善“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及时调整县、乡、村三级林长65名,印发县级林长工作提示单34余份,编发林长制工作简报17期。优化调整县级林长责任区,将20个县级林长责任区优化调整为17个,增加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县级林长责任区,县级林长责任区覆盖全县所有林区和自然保护地。完善林长责任区基础数据库,构建全方位、强有力林长制服务保障体系。二是严格责任落实。2023年上半年县级总林长召开林长制专题会议3次,研究部署林长制示范区建设和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工作,制定出台毛竹、油茶等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林业产业发展链式资金4900万元,研究解决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野猪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难点问题。出台《关于巩固提升林长制改革成果的工作意见》、《关于开展生态护林员创先争优实施方案》。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9752次,县级林长联系林业基地17处,林业经营主体17家,基层林长102名。持续推进“林长+检察长”、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赋权乡镇林业行政执法,全年查处林业案件227起,其中行政案件191起,刑事案件36起,协助检察机关制定生态修复方案6起,生态修复3.58亩。 三是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创新开展森林资源暨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全县共划分25个县级网格、241个乡级(林场)网格、2758个村级网格,设立网格负责人317人、网格成员1772人、网格员5530人。创新实施生态护林员创先争优活动。印发《金寨县生态护林员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压实护林员管护职责,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护林员巡山护林积极性。
(二)巩固提升三项制度建设成果
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编制《金寨县天然林保护修复试点实施方案》,实行网格化管理,兑现天然商品林停发管护补助732万元,公益林补助4821万元,实施天然林质量提升森林抚育2500亩。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充实保护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落实管护队伍,加强资源监测和管护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地租赁制度的研讨,细化租赁方案和工作制度,保障下一次租赁的顺利实施。
二、狠抓落实,五大森林行动初见成效
(一)网格化护绿,建设平安森林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生态护林员管理体系。完成森林督查和“林草湿”资源监测调查上报工作。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专项行动,清风行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开展路查稽查,查处林业案件227起。2023年全年总计承保森林保险411.18万亩,保费726.16万元,其中公益林278.85万亩435万元,投保88568户,商品林132.34万亩291.16万元投保51862户,基本实现全县森林保障全覆盖。继续开展油茶、山核桃、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工作,2023年油茶共承保3.62万亩,总保费641.04万元,山核桃2.39万亩,总保费537.6万元,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总保费15万元,总保额600万元。率先创建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对全县1603个重点风险隐患点进行梳理筛查,排查整改隐患370处。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印制《禁火令》《公开信》等宣传单20余万份,出动宣传车1000余台次,开展专题培训26场次,培训3000余人。投入资金11.9万元,采购安装太阳能森林防火语音警示牌170个。制定《金寨县森林防火约谈暂行办法》,实行失职失责约谈机制。2022-2023年度防火期形势稳定。
(二)项目化增绿,建设健康森林
完成人工造林1300亩、封山育林4.4万亩。持续推进森林抚育4万亩、退化林修复1.48万亩,规划建设省级森林抚育用材林示范片1200亩、公益林抚育示范片1665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县直机关义务栽植油茶30亩;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城镇(村庄)创建工作,完成槐树湾、果子园2个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基础建设任务。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完成市级古树保护修复任务,其中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16株、三级古树20株、古树群1个。向省林业局争取12株一级古树保护修复资金37万元,完成全县三级古树管护责任书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扎实推进。上半年共防治森林病虫害4.53万亩(次),其中:马尾松毛虫0.5万亩、板栗病虫害3.88万亩(次)、桑天牛0.15万亩。开展越冬代病虫情调查,全年预测发生病虫害15.56万亩,已发布病虫情预测预报5期。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在14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实施打孔注药15.5万瓶、7.2万株。开展第一代美国白蛾普查工作,采购安装美国白蛾诱捕器40台,暂未诱捕到白蛾成虫。
(三)数字化管绿,建设碳汇森林
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工作。全县规划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6.1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55亩,森林抚育49512亩,退化林修复9877亩。项目总投资8183.64万元(争取上级资金5947.61万元),项目实施期两年,2023年实施34148亩,2024年实施27696亩。 规划小班已落地上图,作业设计通过省级评审 。编制完成金寨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初稿,组织人员参加专题培训,对接县城投公司,谋划落实国家储备林项目后续工作。全面推进造林、抚育建设任务,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碳汇储量。
(四)产业化用绿,建设金银森林
提升产业基地质量。实施链式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油茶新造林1000亩,新栽山核桃17万株,油茶产业基地补植2万亩,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6000亩、山核桃培育5320亩。完善配套设施,指导实施油茶育苗80万株,新修毛竹运输道路100公里;推进关庙“山核桃之乡”建设,山核桃育苗100亩,新修山核桃产业道路9公里。有序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下西洋参种植项目40亩,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完成中集公司竹加工设备采购项目,推进油茶加工股权投资项目建设,兑现2022年第四季度43家企业毛竹加工奖补142万元。争取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处。推荐林业企业参加上海农交会、森博会等会展活动,引导利用现代电商营销手段,宣传推介金寨林产品特色品牌。全县各类林业经营主体172个,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市级8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9家。
(五)市场化活绿,建设活力森林。
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892份5.23万立方米。2023年5月,按照省政府相关规定,已将林木采伐赋权乡镇,出台《金寨县林木采伐工作技术要点》,指导乡镇开展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在长岭乡、沙河乡开展林权不动产登记登记试点工作。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全县合计共办理林权流转6726.78亩。
三、大力建设“五大示范基地”,改革成果再上台阶
(一)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全县已建成以白塔畈、梅山、铁冲、吴家店等乡镇为主的油茶基地2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规模连片油茶基地15处2.5万亩。2021-2023年实施油茶低改1.5万亩,培育提升1万亩,2023年抚育补植油茶2万亩。已建成油茶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2022年全县油茶籽产量5000吨,综合产值3亿元。
(二)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全县发展黄精、天麻、灵芝、石斛、西洋参等林药和木耳、香菇等林菌种植面积3万余亩,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参、金寨黄精、金寨桑黄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芝、茯苓、天麻、黄精、石斛入选安徽省“十大皖药”。沙河乡灵芝基地,吴家店镇、燕子河镇天麻基地,燕子河镇、梅山镇石斛基地,长岭乡、果子园乡黄精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全县林下养殖牛、羊1.5万余头,养鸡55万只。全县林药加工企业198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2022年全县林下经济综合总产值8亿元,带动1.5万人口增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
开展天马保护区野外巡护、野外监测相机布设等工作,整理编制2022年度红外监测相机监测分析报告。立足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以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为重点,组织实施天马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梯度调查监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调查,组织开展大别山植物园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植物园50亩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对梅山、响洪甸两大库区湿地开展巡查巡护5次,保障候鸟迁徙通道及停歇地生态安全。有效防控林业灾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稳步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四)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已建成天堂寨、马宗岭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81万余人次,创综合收入53.60亿元。创建茶西河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天堂寨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两处,组织申报金寨县金刚台、响洪甸、花石乡森林康养基地三处。建成吴家店镇西河茶谷、温泉小镇,白塔畈镇茶山花海,铁冲乡玉兰谷等特色景点。形成以铁冲乡、吴家店镇、青山镇、长岭乡为主的映山红花海,季节性游客慕名而来。全军乡龙津溪地、青山镇十里溪、花石十乡二檀、燕子河镇大峡谷、麻埠镇红石谷等地旅游康养基础设施完备,游客纷至沓来,赏自然美景,享康养生活。2023年实施森林抚育4.9万亩,针对性的开展林相改造,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景观效果。全县森林康养相关产业经营主体达547个,从业人数3462人,床位接待数6万多个,餐位接待数92万多个。2022年,森林康养产业链年可延伸吸纳2.2万人就业,综合带动帮扶人口近8000人,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有力助推全县乡村振兴。
(五)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已发展油茶22万亩,大别山山核桃15万亩,板栗20万亩,黄金梨5000亩,猕猴桃4000亩。形成了以白塔畈、梅山镇、铁冲乡、吴家店镇为主的油茶基地,以关庙乡、沙河乡、吴家店镇、古碑镇、天堂寨镇、燕子河镇为主的山核桃基地,以梅山镇、白塔畈镇为主的板栗基地,以果子园乡、花石乡、燕子河镇为主的黄金梨基地,以斑竹园镇、吴家店镇、梅山镇为主的猕猴桃基地。改造低产油茶1.5万亩,培育提升大别山山核桃1万亩,实施“大别山山核桃成林改造提升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坚持科技兴林,严格执行“两个替代”,科学化、标准化种植经营林果产业。建立东旭大别山、山美、富东、猕猴桃酒企业等林果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林果产业综合产值18亿元。加强质量安全监测,推进绿色有机认证,已创建“金寨山茶油”、“金寨山核桃”、“金寨板栗”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产业,丰富绿色健康森林食品。
四、存在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县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省、市林长制工作部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林权改革、碳汇交易等方面还需下功夫。下一步,我县将更加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化改革模式创新,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拓展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内容,不断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力争在推动林业保护发展、林农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积极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