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2024年,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6亿元、同比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以上;培育亿元企业40家,其中10亿元企业7家,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加强优质企业梯次培育。鸿日汽车、鼎研智能等新投产项目入规纳统,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216家。建立健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今年第一批成功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7家,成功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
推深做实工业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干部包保机制,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强化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加快大明光福、雅迪新能源机车、鼎研智能等项目落地开工,加速中晟宏伟、鸿日汽车、金寨国轩等项目建设进度,尽早投产达效。
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产业发展战略,以安徽雅迪为中心,开展链式招商,促成了中昊精工、大未来机车等30余家企业成功落户。金寨县新能源动力机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二)内贸外贸双向发力
1-9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高于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实现社零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6.5%。限上社零总额增长10.1%,预计全年增长10%左右;11月份,全市商务系统内贸工作现场会在金寨召开。
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积极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开学季和国庆欢乐购等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补贴34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6007.3万元;配合省开展家电、家装“以旧焕新”活动,带动消费2300余万元。
充实纳限企业后备库。进一步加强县域商贸企业摸排,完善线上企业名录。走访摸排商贸企业60余户,指导纳限30多家,通过月度联网直报企业5家,申报符合年度纳限企业20家,预计全年可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5家以上。
壮大外贸和外资利用规模。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家,总数达43家;进出口额达10483万美元,利用外资441万美元(FDI)。1-10月份,跨境电商交易完成8390万元,预计全年突破1亿元;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之宁“保税仓”正式投入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三)创新驱动持续加强
2024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7家,4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研发费用上报6.7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无研发活动企业清零任务31家,无研发机构企业清零任务9家。成功申报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市级智能工厂2家,市级数字化车间2家。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扩大。鼓励企业与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产学研合作项目38个,其中实施期内项目32项、意向合作项目6项。
科技金融扶持持续发力。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推荐70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科小企业名单到市金融机构,印发《推动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建立科技融资担保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已有17家企业获得融资授信7750万元。
科技影响能力持续加强。完成5G基站建设302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偏远山区通信信号得到改善提升。五个“博士科技特派团”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技术服务46次,参与各级专家300余人次,服务对接企业和村15个,推广“四新成果”14项。花石乡建立蜜蜂科技小院,槐树湾乡人工饲料小蚕饲育技术示范推广。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能力下降。支持企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大幅缩减,企业项目申报的积极性降低。部分行业不景气,重点企业产值同比大幅下降。另外,年度签约、开工项目减少,入库纳统工业项目同比减少,部分项目投资方资金不足,建设进度迟缓,工业暨技改整体投资增长乏力。
外向型经济受大环境影响明显。重点出口企业赛拉弗同期出口基数较高,今年下降明显,新增实绩企业进出口额和重点企业回转出口额无法填补出口缺口。外资项目招引困难较大,新老项目无到位资金,利用外资年度任务难以完成。
企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不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整体不高,发明专利研发水平不高,专利授权量较低;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占比低、规模偏小、结构不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处于全市后进位次;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有待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