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地点:县行政中心四楼会议室
发 布 人:县卫健委副主任、肖之林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30日15:00
内容摘要:2021年,省卫健委确定我县及天长市、濉溪县、蒙城县等8个县(市)为全省首批医防融合试点县,开展医防融合试点工作一年来,我县县域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住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占比维持在较好水平,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保持在合理水平,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深入推进县域医防融合工作是全面精准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2021年,省卫健委确定我县及天长市、濉溪县、蒙城县等8个县(市)为全省首批医防融合试点县,开展医防融合试点工作一年来,我县县域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住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占比维持在较好水平,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保持在合理水平,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较好控制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以防为主”,政府保障有基础。 “十三五”期间,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用于改善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设施。从2017年开始,县政府投入1.25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城乡居民生命全周期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建立全县城乡居民慢性病管理系统,将4.2万城乡居民慢性病患者纳入系统管理。同时,深入开展慢病管理示范区创建,进行医养结合工作有益探索。2017年和2020年,我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这些机制措施的实施,与推进医防融合试点工作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也为我县医防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推动“医中有防”,体制机制有创新。探索建立了统一指挥、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医防融合管理体制,即“组建一个中心、压实一方责任、明确一个主体”,有效解决医防融合统一调度不力、临床学科预防保健责任不明、公卫机构职责不清问题。一是整合县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组建金寨县健康促进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实施三级预防,落实医防融合各项机制措施;二是以预防保健及慢病一体化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为抓手,以医防融合健康产出与“两包”资金分配、临床科室绩效分配挂钩为杠杆,建立健全医共体牵头医院、临床科室预防保健工作制度;三是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机构为主体,指导医共体牵头医院健康促进中心明确临床科室预防保健职能,落实医防融合工作。
(三)深入实施“八一工程”,工作着力有重点。为推进医防融合各项机制措施落实落细,我县以慢病管理一体化、提升医共体慢病诊疗能力、加强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医防融合工作模式,打造全民健康管理一张网,重点落实全民体检“一站式”、早病筛查“一揽子”、慢病管理“一体化”、签约服务“一线牵”、中医服务“一盘棋”、健康促进“一系列”、医养结合“一条龙”、信息建设“一点通”等八项重点工作,通过“宣、防、控、治、康”的闭环管理模式,突出医防融合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八个一”工程。
(四)全面升级“家医签约”,工作创新有亮点。为解决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体验感不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2022年,我县试行将全县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清单,统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及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通过优化健康体检项目、突出健康体检重点、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创新签约服务模式、整合资金分配方案、压实签约服务责任等6个方面的创新路径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统筹、融合、升级。初步形成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与重点人群恶性肿瘤普检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高发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慢病管理早跟踪、早服务目标。同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融合推进为抓手,进一步转变乡村卫生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综合医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初步成效
试点工作一年来,我县医防融合创新品牌的雏形初步形成,试点效应初步显现。
一是基层业务量翻番。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由52.38%提高到71.82%。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科目由50项增长为90项,救治病种由89种增加到230种,乡镇卫生院首诊率由20.95%增加到69.32%,乡镇卫生院年出院人次占比由10.43%提高到28.62%。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支出比例由5.9%增长到15.2%。
二是县域服务能力增强。参保居民县域内住院率由68.32%提高至85.04%,县域内医保资金支出占比由45.2%提高至71.42%。牵头医院三、四类手术占比由29.7%提高至59.44%,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32.16提高至40.32%。医保资金从超支变为结余,实现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是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参保居民年发病率由14.3%下降至11.82%,特困供养老人住院率由65.8%下降至32.3%,45.2万人参加免费健康体检,大量早期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得到筛查治疗,降低大病重病发生率。实现“能门诊的不住院、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慢性病患者住院率大幅下降,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群众满意度提高。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医、有序就医的目标,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累”问题。6651名特困供养老人享受门诊免费、定期巡诊、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提高特殊困难群众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大幅减轻大病患者和特殊困难群众就医负担,群众满意度由91.86%提高到97.32%。
三、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是前提。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两大基础支柱,“医”和“防”只有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防融合各项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注重宣传是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也成为大家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如何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对健康素养的认知度,乡村医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三)提升能力是根本。要让群众信任乡村医生,就必须提升能力水平,要按照服务能力短板急需原则,有计划、分批次对乡村医生开展进修培训,不断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四)压实责任是抓手。医防融合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 “防”,要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和随访服务,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广大居民提供连续的就医服务,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