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制度,功能逐步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健康金寨”目标。按照“健康中国”总体部署,现结合我县卫生计生工作实际,制定我县卫生计生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取得的成绩
1、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取得成功。“十二五”期间,我县2013年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后,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目标,并将创建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我们按照《安徽省卫生县城标准》十大项指标要求,积极履行卫生创建牵头单位职责,狠抓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整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监管,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12月底,省爱卫会命名金寨县城为“安徽省卫生县城”。
2、人口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针对全县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难管理等制约人口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提升的重难点问题,我县出台了系列政策,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人口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全面提升。2014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年度目标考评中分别获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同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等单项工作多次获得市级表彰。
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长足提升。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的挑战。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强了与流动人口流入地的沟通联系,着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加大优质服务工作创建力度。从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着手,加大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我县分别于2012年、2013年获得“安徽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2012年,原麻埠镇计生办主任张鳌,在全国114位推荐人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人口十佳杰出人物”。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标扩面。“十二五”期间,我县在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60-64岁服务人群,全年共为65835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完成年度任务的103%。为及时发现健康体检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县卫生局联合县效能办,随机抽查了桃岭乡、麻埠镇、油坊店乡各一个自然村,采取进村入户,与被体检人见面了解健康体检情况,对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逐一核实,没有发现弄虚作假行为。
5、儿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是今年国家为贫困地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新增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我县作为试点县,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拨出专款按1200元/年/室的标准,作为村卫生室发放儿童营养包的补助经费,年终一次性打卡发放到位。同时为全县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配备了总价值66.69万元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我县代表安徽省于接受国家卫计委项目督导和调研,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国家卫计委领导及项目专家的一致好评。我县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法在安徽省新开展项目县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6、多措并举破解人才瓶颈。“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公开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力度招聘人才;二是多方寻求支援。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达成人才培养意向,利用四年时间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培养培训32名骨干医师,涉及17个临床学科。积极落实安徽中医药大学帮扶金寨卫生工作,金寨县中医医院成为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省中医医院每月派4名专家固定住到县中医医院开展支援工作,选派2人在省中医医院进修内科、肛肠科,另有2人通过层层选拔,分别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宜轩教授及省名中医李伟莉教授的首批学术继承人。县人民医院分别和省中医院神经研究所、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开展技术合作项目,两所医院每月各派驻一名专家到县医院神经内科和心肾内科坐诊。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交流轮岗和专业技术人员正常流动制度。完成了全县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交流轮岗工作,共有18位院长、副院长参加了交流轮岗,交流面分别达71%和33%;出台了《关于加强金寨县卫生系统人员流动管理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人员聘用管理、平行流动、逆向流动的工作制度,建立了人才流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7、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十二五”期间,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5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项目3840万元。新增用于医疗卫生单位公租房建设投资917万元。十二五”期间,共完成中央投资卫生项目共49个,新增房屋面积27580平方米,改造348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
8、大力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县乡医联体试点”工作安排,2014年我县开展了县中医医院与梅山镇卫生院实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报经县政府同意,整合县中医医院与梅山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7月底,梅山镇卫生院36名同志调入县中医医院工作,实行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二是县保健院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了合并,充实了医疗技术力量,缓解了人员短缺的压力,使一些以前因缺人无法开展的科室业务得以正常开展,提高了服务能力。梅山镇卫生院整体拆迁后,服务职能调整为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
9、新农合工作稳中求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吸取2013年基金超支严重的经验,在整体补偿水平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基金支出监管。一是加大稽查力度。重点稽查挂床住院、五保人员住院等,规范五保供养对象等不设起付线人群就医秩序。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五保人员住院补偿,与上年下降19.9%。二是组织临床专家对定点医疗机构病历进行评审,有效遏制了小病大治、过度医疗、开大处方、乱收费、乱用药现象发生。三是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行为。每年节约基金支出300余万元左右。五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次均费用和自付费用的监管。对次均住院费用和自付比例实行上限控制,对超标严重的,经济上实行扣减垫付款、对单位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六是开展对慢性病补助对象核查。做到“人人见面”、不留遗漏。全县参合农民受益430752人次,受益率74%,补偿受益人次及受益率比同期持续增加10%以上。
10、卫生监管有新举措。“十二五”期间,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集中整治,整治活动由卫生局牵头,环保、住建等部门参与配合。实现了我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卫生安全落实的长效机制,在政府层面大大提升了我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是对白塔畈、古碑等四家乡镇卫生院的新建放射诊疗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及其审核工作,在全市县级预防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中率先开展了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审核认可工作。
11、社会办医取得新突破。积极主动落实社会办医政策,先后和多家医疗投资机构洽谈,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12月27日,县政府与华润集团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股份制合作发展县中医医院达成框架协议,华源公司将投资不少于1亿元建设县中医医院3万㎡病房综合楼,新增病床200张以上。目前项目正新建住院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另外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县健康体检中心正积极谋划中,将按照设备、人员、服务、技术省内一流标准建设,此举将打破我县社会资本办医零的局面,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卫生服务多元化,做大做大县域卫生服务实力。
12、人口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二五”期末,全县总人口69.2万人。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以内,出生率下降,11.29%,较“十一五”期末下降0.9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较“十一五”期末下降0.46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数量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0%左右。
13、建立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源头控管机制。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从强化孕情服务管理着手,落实基层在计划生育工作者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方面的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村为主”工作的意见》。二是是建立了打防结合、奖惩并举的利益导向机制。一方面加大打击“两非”行为的力度,从整顿生育秩序入手,着力改变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局面;另一方面提高计划生育对象的奖励扶助标准,从强化保障入手,着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全面落实“四个全面”和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实,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适应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建立起医疗机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十三五”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县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作为全县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中心的重要地位,完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技术、管理、房屋、设备配套体系,兴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是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十三五”期末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全面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保持均衡发展,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缺陷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改善,稳定并有所下降;人口计生公共政策不断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优质服务普及,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满意率达到90%。
四、战略任务与举措
(一)、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在省级卫生县城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强化卫生创建牵头单位职责,上下联动,着力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整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
(二)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与带动作用。
一是县人民医院保持全市二级甲等医院领先水平,兴建门急诊大楼,创建5个市级重点专科,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县中医医院完成股份制改造任务,保持中医特色,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巩固一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及婚前医学保健服务范围。
四是建设县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在设备、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上基本达到省内一流标准。
五是新建现代产业园区二级医养中心。新建一座占地135亩的二级综合医院,以此为依托,新建20000平方米的养老中心,建设新型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中心。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构建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站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在“十二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按照《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争取我县9所乡镇中心卫达到二级标准,205所村卫生室站实现标准化建设,并购置必备的医疗设备,实现人员、技术、管理、房屋、设备配套,到2020年,每个建制乡镇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
2、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上下功夫,争取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运转流畅、社会满意的理想境界。
3、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形式,力争在健康养老、旅游医疗服务、家庭医疗服务等相结合方面有所突破。
4、加强农村卫生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全县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基地网络,健全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在重大灾害造成交通、通讯、能源中断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反应、医疗救援能力,强化卫生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卫生急救保障能力。
四、突出专科特色,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中医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把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摆在同等重要地位。加强县中医医院龙头建设,不断扩大和提升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运用,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使全县中医药水平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任务中的积极作用。5年内全县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诊室)和中药房达到建设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量同比增长50%以上。农村中医药服务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县中医院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到2020年,全面实施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和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
五、大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信息化建设。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索引为核心,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人口信息资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初步构建全县卫生计生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统一信息标准,保障信息安全。逐步建立全县标准共享的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库,实现职工居民、新农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对接。
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1、着力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率达100%。大力实施孕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稳步下降。
2、加大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工作力度,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源头控管机制,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攀高势头,出生性别比实现逐年下降。
3、加快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机制建设。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相关政策的衔接工作,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广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切实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拓展实施“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工作。推进落实医养结合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全面形成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覆盖全部计生家庭的利益导向体系。
四、保障措施
1、突出抓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卫生事业的作用。“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卫计委2015年新医改政策及八个方面的内容,对现有医疗运行机制进行改良优化,在药品采购、医疗服务、人才流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卫生行业管理。
2全面加强预防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达到“慢性病预防管理”示范县标准,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预防保健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切实抓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疾病、重大慢性病及其它突发事件、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的管理。切实抓好居民健康档案、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免疫预防接种、老年人慢性病等十几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叶酸补服,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扎实推进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为主的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切实开展社区卫生规范化服务和爱国卫生工作。
3、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依托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项目和地方政府投入,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方向,逐步加大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力度,使我县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能够充分发挥人、财、物功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完善对县中医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造。 “十三五”期间,利用华源公司资本,完善县中医医院3万㎡病房综合楼功能建设,加强中医中药广泛应用,在健康康复上下功夫,弥补我县的空缺。同时进一步消除社会办医的壁垒,大力引进社会办医资本。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弘扬中医特色,促进卫生服务多元化,做大做强县域卫生服务实力。
5、加强建立县乡医联体改革试点力度。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县乡医联体试点”文件精神,十三五期间,我县将加强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既能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各方面优势,又能拓宽乡镇医院人才流动、技术引进、管理升级的渠道,还为人民群众实现当地就医、均等化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6、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增强卫生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全县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针对影响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完成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功能,重点开展食品卫生和社会公共卫生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把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关。
7、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建设。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卫生设备利用率,逐步解决农村卫生院设备落后,装备不全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更新和添置,提高医疗卫生设备诊断率。
8、推进公立医疗改革创新。合理布局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公立医院结构布局,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打造政府举办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与分级双向转诊机制。
9、抓好人才建设,促进卫生科技发展。“十三五”期间,按照“新医改”要求,加快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大力引进卫生人才,加速培养卫生人才,建立健全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在抓好乡村卫生人才建设,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同时,重点加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学科带头人、临床技术骨干和基层全科医生培养。积极开展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范继续教育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分配、奖励制度,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10、抓好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计生系统良好形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继续加大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遏制收受“红包”回扣和乱检查、乱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计生行业良好社会形象。落实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完善患者投诉和医患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有利于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11、继续计划生育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机制。 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任期考核、离职审计、“一票否决”等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把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基层,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部门垂直负责体系和横向协作配合机制。
12、加快建立人口发展宏观调控机制。一是不断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宏观决策机制。二是加快建立健全人口发展宏观管理体系。三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四是创新完善人口管理服务模式。五是建立健全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考核评估体系。
13、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机制。一是全面实施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扶助制度。二是构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框架。围绕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和养老保障等六个方面,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措施。三是统筹协调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保医保、征地拆迁补偿、移民后期扶植等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注重运用重大公共政策破解人口难题,发挥公共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户与双女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少生优生,自觉转变婚育观念。
14、建立健全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人口发展领域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把人口发展领域经费纳入国家公共财政和公共支出,坚持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体制,加大对源头性的投入,确保投入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二是改善投入结构,优化投入方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发展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利益导向、优质服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职业化队伍及阵地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免费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确保法律规定的奖励优惠优先照顾政策落实,确保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部门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报酬落实。三是利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家庭、个人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投入机制。
15、健全完善人口计生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机制。一是按照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优质、便捷、高效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网络。二是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行政管理、宣传倡导、科技服务、信息综合、群众工作等五大功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全力推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努力推广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大力推进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促进计划,着力实施生命全程管理服务工程。四是继续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人口计生执法机制建设;继续坚持深化宣传教育,强化生育文化建设;继续坚持求真务实,打假治水,弘扬正确的政绩观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五是完善个案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共享、实施全员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引领”。六是增强服务老年人口功能,不断满足老年人口在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16、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基层政府的职责和权限,赋权于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二是加强基层建设。切实加强基层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群众协会组织建设,切实做到人员落实、报酬落实、工作落实。三是大力推进村(居)民自治。努力实现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大力规范和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扩大大众传媒宣传,广泛公开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办事规程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要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对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分析与互动,接受社会监督。
金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