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艾滋病防治质量,根据《安徽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皖防艾办〔2023〕1号)以及《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的通知》(六防艾办〔202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为期三年(2023-2025年)的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现将有关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遏制艾滋病传播为目标,强化四方责任,凝聚各方力量,聚焦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完善防治政策和措施。强化体系、策略、技术、模式和管理创新,畅通防治服务普遍可及的政策和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高质量防治服务,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消除歧视,促进有效防治措施落实、落地落细,逐年提高防治措施覆盖面和质量,确保实现2025年防治目标,将我县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高质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治意识。
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每年重点针对1-2类场所开展宣传,确保3年内全市5类场所全覆盖。推进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内的健康教育课程,落实课时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至少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或播放专题节目,全面做好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艾滋病宣传教育信息,县内运行定期推送艾滋病宣传教育信息的新媒体平台不少于1个。县卫健委以适当形式每年至少公布一次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针对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老年人、青年学生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强化警示性教育,因地制宜开发制作一批精品宣传教育材料并推广使用。努力消除社会歧视,注重宣传效果的评估。到2025年,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青年学生达95%以上。
(二)高质量开展综合干预,提高预防服务有效性。
加强部门协作,制定安全套使用推广等综合干预计划,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全覆盖。在娱乐场所、洗浴场所等张贴摆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提示,在流动人口集中区域设置安全套和艾滋病自检试剂自动售卖设施。县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干预措施,全面开展易感染危险行为人群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促进检测、性病诊疗、药物预防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全链条综合干预,完成1个“互联网+”干预和动员检测工作的互联网平台。确定县人民医院为暴露后药物预防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为有需要的高感染风险者提供暴露前咨询和转介服务。扩大应用分子传播网络监测和分析,精准开展预防干预。全面落实公安部门抓获的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100%进行艾滋病检测,对发现的感染者100%纳入重点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公安部门依法从重打击处理涉及艾滋病传播危险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案件要及时依法立案侦查。发挥网格员和平安建设志愿者作用,落实群防群治,进一步推进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和艾滋病感染者综合管理工作。到2025年,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预防干预覆盖率达到90%。
(三)高质量开展检测筛查,提高早检测早发现。
根据全县实际制定扩大检测计划,进一步完善HIV抗体检测策略、扩大检测服务,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及时更新县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信息,加强主动检测和自我检测的宣传,促进有感染风险人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检测服务,高感染风险人群每年至少接受两次检测服务。县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要强化服务能力,开展咨询检测人员全员培训,完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服务模式,为有感染风险人群提供专业和便捷的门诊检测服务,建立健全自我检测与咨询转介衔接工作机制。开展感染者性伴检测,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县乡各级医疗机构要继续发挥检测发现感染者的重要作用,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提升肛肠科、泌尿外科、皮肤性病科、生殖健康科、妇产科、感染科等重点科室的主动检测服务。结合疫情监测和病例发现的特征,高质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专项调查、性伴感染风险追踪调查和重点人群筛查,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强化各级检测实验室全流程质量控制,推动医疗机构开展确证检测服务,加快确证检测结果返回的及时性。全县每年至少在一类重点人群中检测量较上年明显增加,检测发现率显著提升,每年检测人次数占当地常住人口的比例不低于19%,到2025年,实现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
(四)高质量开展治疗关怀,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
将承担艾滋病诊治工作纳入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的医疗机构考核管理内容,制定抗病毒治疗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医防协同与融合,对新报告感染者100%提供治疗转介,当年新报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确证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80%以上。重点加强既往未治疗、中断治疗、失访感染者的随访、追踪和治疗转介。建立和完善艾滋病感染者异地治疗工作衔接和保障机制,通过流出地继续治疗或动态纳入流入地治疗管理等为流动感染者提供连续性治疗服务。完善随访服务分类管理,强化对传播风险较高、治疗效果较差感染者的个案管理和随访干预。探索多病共防,加强感染者结核病、丙肝、性病等感染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强化艾滋病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与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的转诊和会诊机制。推广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等。继续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到2025年底,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5%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病毒载量检测比例达95%以上,治疗成功率达95%以上。
(五)高质量开展母婴阻断,实现消除母婴传播。
结合“十四五”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目标,严格落实艾滋病、梅毒及乙肝防控政策措施,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切实做好流动人口、青少年、低收入人群、单阳家庭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服务,引导新婚夫妇、备孕夫妻双方尽早接受检测。完善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检测服务流程,提高孕早期检测率,最大限度及早发现感染孕产妇。强化孕期夫妻双方行为干预,避免孕期新感染的发生。规范诊治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病情监测与评估、规范用药、安全助产与科学喂养等“一站式”服务。提供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高质量随访服务,健全流动个案追踪随访和信息对接机制,提高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全程规范管理率。要按照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评估流程及主要指标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做好差距分析和县级自评,并在达标后申请市级评估。到2025年底,在国家层面实现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2%以下的消除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艾防办结合本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统筹领导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研究制定实施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文件,健全工作机制,召开启动会议,部署工作安排,落实督促和检查,突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的要求。
(二)部门协调,压实责任。积极协调防艾委各成员单位,强化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发挥各方社会力量优势,守正创新,高质量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强化保障,及时总结。县财政部门要持续保障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防治队伍能力建设,调动防治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防治服务体系,加大购买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服务力度,确保高质量防治服务的全面可及。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总结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情况,2023-2025年,每年11月10日前将当年活动已开展情况及本年度内即将开展的活动计划报送县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地址:县疾控中心三楼艾滋病防治科,联系电话:7356709)。
金寨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