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安市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 > 本级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号: /202012-00048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内容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文日期: 2020-12-31 15:28:39
发布机构: 六安市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 生成日期: 2020-12-31 15:28:39
来源单位: 六安市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党组成员汪林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县生态环境分局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情况
文  号: 词:

党组成员汪林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县生态环境分局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情况

2020-12-31 15:28 来源:六安市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践行有机之路  推进绿色发展

县生态环境分局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就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创建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我发言的主题是“践行有机之路,推进绿色发展”。

一、创建背景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是推动有机食品生产健康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正式发布。2017年,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以期通过示范县(试点)创建,探索县域范围内有机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树立一批有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典型区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县(市)列入试点名单,其中4个县(市)通过验收。

2017年,我县在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的目标。2018年12月,我县列入第二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并编制实施《金寨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经过两年的有机食品产业发展,2020年11月,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金寨县创建工作的技术评估,同时在资金扶持、技术支撑和品牌宣传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验收标准。

二、有机产业发展现状

红色土地,绿色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机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优势,积极打造高端、优质、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截至目前,金寨县有机生产经营主体达到116家(其中5个生产基地已申报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30张,产品覆盖茶叶、水稻、蔬菜、香菇、灵芝、核桃、猕猴桃等品类;县域有机生产面积达5.65万亩,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达10.76%;有机产品年产量8100余吨,有机产业产值达5.8亿元,县域有机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为15.51%。

三、创建工作成效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良好生态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财富。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我县以“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特色农产品有机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我县坚持有机生产发展战略,逐步建立有机生产、加工、监管、流通体系。相关部门制定《农业八大产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有机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新建、改造的方式加快有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将有机基地的分散型管理转变成集约化管理。同时,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一是主动对接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等茶叶科研单位,合作科研试验任务,推广有机茶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示范,逐步建立金寨县有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二是优化中药材产业结构,以灵芝、天麻、茯苓、桑黄、黄精等为代表的特色皖药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规范化布局形成。有效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原产地品种保护与引种开发相结合,生态化生产与林下坡地发展并重,推进金寨“中药材有机基地”建设。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成效显著

我县有机农业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日趋完善成熟,有机农业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从政府到企业、到农户,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品牌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金寨有机产品“安全、生态、有机、养生”的产品特性已成为共识。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统一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与农业投入品采购、销售和使用的全程监管。对全县68个绿色农资示范店农资实现管理升级,完成绿色农资经营投入的全程可追溯。实施智慧农业大数据建设项目。在全县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近百个集“生产实时监控,农业四情采集、土壤实时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实现有机农业信息化、智能化。

(三)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1、县域大力发展有机种植,降低面源污染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硝酸盐含量,氮流失量平均可减少30%~35%。有机耕作强调绿肥轮作与植被覆盖,单位面积外源磷素投入量低,土壤可提取态磷通常低于常规耕作方式,从而减少其流失风险。有机农业能够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有机种植氮磷径流损失系数较常规降低23%以上。

2、实施“两个替代”行动,从源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县财政每年预算4100万专款用于全县有机绿色农业发展,主要围绕“绿色农业、两个替代”制定细则,通过奖补、促进发展。县农业农村部门划拨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生物农药、物理防虫技术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防控,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和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四)特色农产品有机产业助力脱贫摘帽

2020年,我县实现高质量脱贫。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坚守绿色生态底线,坚持向绿色发展要脱贫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有机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五)文化融合,有机品牌营销可观

大力发展茶、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特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结合健康养生、革命老区、生态山区等区域标签,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基地项目的建设,打造大别山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充分利用网络直销平台,鼓励并策划县域自有生态农产品营销宣传。2019年,全县新增年网销额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5家,开发有机小香薯等“网红”产品,进入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强,梅山镇、江店村跻身全国淘宝镇、淘宝村。大湾慢谷幸福小镇、天堂寨服务业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特色生态农业提速优化,极大推动当地有机农业经济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我县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奠定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有机农业发展为我县农民增收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县将继续以有机农业为引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态化发展进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信息,经与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接,我县已通过验收评审,成功取得“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荣誉称号。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