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一是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3个,完成整改销号8个;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13个,完成整改销号8个;其余问题均按序时进度要求落实整改。二是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排查。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对20处扶贫养猪场进行现场排查,发现土建工程、雨污分流、设施配套、土地消纳4 大方面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由属地乡镇和德康公司对照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
2.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常态化监管。一是规范办理各类信访投诉。今年以来共计办理各种渠道投诉信访件80个,其中金寨县梅山镇汪冲村朱冲组群众通过“重畅决”渠道反映的“德康牧业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 完成了彻底整改,被市督查办评为信访处理先进典型案例。二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4月和10月疫情期间,安全、高效处置本县隔离点和协助六安市设置的天堂寨隔离点生活医废83.5余吨,规避了次生污染风险。
3.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引入“环保管家”。立足开发区实际,引入第三方公司即“环保管家”,为新项目落地和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管服务,推动开发区环保监管规范有效运行。
4.加快推进“两山”基地建设。一是强化宣传。开展系列宣传、研讨活动。在“中国环境报”发表题为《天堂寨:加强资源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文章,新华社内参发表《“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大别山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察》文章,宣传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二是提炼案例。积极开展“两山”基地典型转化案例提炼工作,初步编制“强力推进山核桃特色产业,助力两山高效转化”、“着力油茶特色产业,实现两山有机结合”两个经典转化案例。
5.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建设。一是成功申报EOD项目。紧抓国家EOD项目试点机遇,谋划了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2022年4月28日被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列入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9.2亿元。二是积极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0088万元,在全省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资金量位居第一位。
6.积极争取中国生态文明奖。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2〕299号)要求,我局在市局推荐下积极申报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省厅以第二名向生态环境部推荐。
7.积极举办生物多样性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拍摄《加强资源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片被中国环境报和省厅录用。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阶段,城区拆迁、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等扬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断面水质不稳定,存在个别月份水质不达标。三是环境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城区部分区域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仍需持续推进;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老旧、污水处理质量等存在问题。四是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不能适应新要求。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整合了其他部门污染防治职责到环保部门,但其他部门人员未动,基层生态环保部门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持续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环企直通车”、“千名干部进万企”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对重要企业全程帮扶,做到行政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加强技术指导,为企业在项目施工、环境治理、环境应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点问题。对县内的重大项目从项目备案、能耗指标、环保审批等方面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尽快落地,实现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赢。
2.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 坚持“防”“治”并重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突出抓好建筑扬尘、露天焚烧、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巩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成果,杜绝反弹。加快推进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做好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工作,推进省控断面水质目标管理。认真贯彻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认真开展城乡饮用水保护区的“划立治”工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卫生。强化开发区涉水企业监管,持续推进友谊渠污染治理,严格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监测监管,落实常态化管理机制。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加快推进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和尾矿库环境风险排查、整治;集中力量完成年度农村污水治理任务,确保各提质增效任务乡镇污水管网主体工程竣工投运。
3.持续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继续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巩固整改成效。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不足,抓好补差补缺,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严防问题反弹。对正在整改的问题,严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切实把好质量关,确保达到既定整改标准。
4.持续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深化认识,扩大宣传。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让“两山”理念深入群众、融入产业;提高本土品牌产品价值,切实提高“两山”实践基地创建的群众参与度,让群众从创建中获得收益增加收入。创新实践,提炼典型。进一步展开研究,提出下一步创新做法,总结深层次经验成效,将成功经验应用到全县。在现有案例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提炼“两山”转化新路径。
5. 持续提高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处理能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准确定位污染源,调查核实情况,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对群众投诉多,且屡查不改的企业,将通过媒体予以曝光,纳入诚信记录,督促企业停业停产整顿。对涉及环境保护、污染的申诉和举报类舆情,要提高监测、研判和应对水平,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及时化解负面舆论报道的影响,做好正确引导,营造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定期向媒体通报环境污染投诉的办理查处情况,回应群众关注,接受社会监督。
6.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常态化监管。深入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利用双随机执法检查以及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强化环境执法检查,确保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得以处罚、纠正。加大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定期开展对企业的巡查检查,特别是针对重点排污企业和矿山企业,提高违法成本。开展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让污染行为无处遁形。进一步压实乡镇环保办、基层网格员责任,切实补齐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短板,不断提高全县环境保护水平。
7.持续争取资金项目支持。积极争取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入库,规范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认真谋划一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实行项目谋划与实施全过程指导和监管,确保专项资金切实发挥环境效益。谋划“响洪甸水库库区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申报中央农村环境资金4770万元,计划纳入2023年项目库。
8.持续深化中心服务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