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把金寨的好山好水保护好
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勇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29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省委书记韩俊强调,要全面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金寨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更要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把金寨的好山好水保护好,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是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以2022年对比,PM2.5平均浓度由2017年的40.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6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6.9%;空气优良率达88.5%,较2017年提升了12.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连续2年达国家优良标准。今年1-10月份,全县PM10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改善幅度在全市排名第2;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数据均值在全市排名并列第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1.8%,同比提高2.8%,改善幅度在全市排名第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位居全市第2。二是水环境质量稳中向优。梅山、响洪甸水库、西淠河、史河、竹根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县域内5个国控、1个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水质达标率100%,其中梅山水库出水口、响洪甸水库出水口、响洪甸水库库心均值常年达到地表水Ⅰ类,优于控制标准。三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和尾矿库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县域内无污染地块,全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优先保护类。四是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老城区各建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31座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中心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9座;建成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168处,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稳中向好、持续向优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一是大气污染防治仍有不足,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阶段,老城区拆迁、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等扬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国考断面水质不够稳定。重点流域水质断面达标保障能力不强,地表水断面虽均值达标,但存在极端天气下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现象。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有不足。部分乡镇集镇区域污水管网存在覆盖收集不全。
我们要聚焦生态环境工作重点,紧盯当前存在的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争先进位。一是持续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促道路施工、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抑制扬尘污染;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同时以空气站点3公里范围内污染源排查整治为抓手,持续开展污染源台账动态更新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大气指标任务。二是持续推进竹根河流域污染源综合整治。围绕丁埠大桥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保障工作,督促有关乡镇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竹根河流域河道“六乱”、小电站、小水库清淤整治等工作,持续分析研判竹根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今年下达的7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4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和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项目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申报2024年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项目,已谋划申报项目13个,总资金约9300万元。 四是持续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围绕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非法采伐和毁坏林地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深化 “自查从宽、被查从严”,重点聚焦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加大主动排查工作力度,纵深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