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委办〔2025〕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管委,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
现将《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金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21日
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上级下达的大气、水、土壤等约束性指标目标任务。全县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达90%以上。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年均水质优良率100%,无劣Ⅴ类断面,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西淠河出境水生态考核指数P值均值控制在0.75以下。按序时完成“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任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城区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垃圾禁烧、道路清扫保洁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蒸吨以下生物质锅炉淘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深入开展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工作,落实各项减排措施。指导安徽金安钢铁有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挖掘污染减排潜力,进一步完善政府排污权储备库。贯彻落实省、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工作。
2.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水质目标管理,推深做实“一断一策”,强化竹根河流域汛期污染强度管控,持续做好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达标保障工作。持续完善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定期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和巡查。深化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 启动梅山水库国家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2万吨改扩建项目,开展梅山史河两岸管网排查及修复,实施世纪新城、大别山物流园等区域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
3.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对我县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进一步落实“两公一住”用地环境监管,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程序。定期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加大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打击力度。继续开展尾矿库污染防治成效调查评估及现状评价工作,持续提升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水平。
4.持续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4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治理后再污染。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建立2025年度“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度,确保问题按期高质量整改销号。持续开展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扬尘污染、恶臭异味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不断提升整改工作质量,巩固问题整改成效,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5.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提升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水平,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以上。持续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对整治完成的黑臭水体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鼓励推动各乡镇“以用促治、以管促治”,2025年实现县域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改,积极推进5个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025年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以上。加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农膜回收率达90%,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6.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排污许可与环评、自行监测、排污权交易、环境统计等有机衔接。把好环境准入关口,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审批,强化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服务,持续做好沙坪沟钼矿等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协调服务工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单统管”“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7.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开展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核查,推动问题整改。巩固“绿盾”专项行动成果,对排查问题及自然保护地专项督查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相关问题持续监管,严防问题反弹。
8.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任务。巩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标准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天堂寨生物多样性中心基础设施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推介,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共享和价值转化。积极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9.持续推动示范创建引领。做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年度自评和复核工作。进一步巩固“两山”创建成效,深入挖掘经典案例,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扎实推进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EOD)项目实施。全力做好2025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
10.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实施绿美江淮行动,开展人工造林400亩,封山育林4.6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创建省级绿美乡镇3个、绿美村庄6个。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 1条。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严格防控人为水土流失。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完成汞洞冲铅锌矿闭坑生态修复治理,对22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情况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督促2座生产矿山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责任。
11.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严格落实两个“100%”要求,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演练,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紧盯较大、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涉危险废物、重金属企业、主城区涉水企业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深入查找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突出环境风险问题,督促企业整改落实。防范化解涉环保项目“邻避”风险,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2.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落实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执法效能,实现监测与监管联动,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严肃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积极参加交叉执法检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散乱污”清理整治、重信重访办理等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等后督查工作。
13.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补齐监测能力短板,持续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例行监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黑臭水体监测。积极推动安徽大别山(森林)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扎实推进监测站点数据联网工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防范人为干扰监测行为。加强对核与辐射装置的监督性监测,提升辐射监测能力。
14.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继续开展2025年六五环境日暨安徽环保宣传周活动,持续深化“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做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