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寨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 > 本级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号: /202203-00059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内容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文日期: 2022-03-31 10:52:31
发布机构: 金寨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 生成日期: 2022-03-31 10:52:31
来源单位: 金寨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县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汪波解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文  号: 词:

县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汪波解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022-03-31 10:52 来源:金寨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47-4月9日,按照县委要求,我带领中心部分班子成员和新媒体、全媒体青年业务骨干,赴天长市和来安县融媒体中心考察调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现就如何加快推进融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路径和方法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9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9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舆论热词、业界显学,充分表明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指引、给我们以鞭策。

   几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譬如,各地把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同步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着力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不仅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媒体的“大端大号”,还涌现出芒果TV、澎湃新闻、荔枝新闻、南方+等一批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媒体融合发展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转观念、做产品、建平台,到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现在要进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这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

 可以说,媒体融合前期改革成效显著,下一步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改革任重道远。这既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块硬骨头。

 第一,加快构建全媒传播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在内涵上,这个体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抓手,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在格局上,呈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融并存、网上和网下一体发展的态势。在结构上,这个体系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4级媒体,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其中,商业平台主要是发挥渠道、技术等优势助力主流舆论传播。我们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要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避免各自为战、简单相加。

第二,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是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决不能将这一重大战略低层次、片面化理解为吸粉引流、增加收入,使媒体融合丧失灵魂、迷失方向。融合发展可能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样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平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在导向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第三,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我们现在既面对海量信息泛滥,更感到优质内容稀缺。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做得好不好。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上,要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内容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强化自身内容生产优势。要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要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和网民的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内容生产传播,生产更多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提供更多观点鲜明的言论评论,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要把受众“需要什么”与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新闻信息产品。我们讲打造“内容+政务服务商务”的生态平台,必须明确内容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积极抢占传播技术高地。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要始终保持技术敏感,对新技术要有了解的兴趣、接纳的态度、运用的能力、管理的本领,战略上占据主动,战术上更趋精准,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决不能观望等待、被动应对。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大胆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统筹各方面技术资源和力量,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高地。要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适用管用、安全可靠。

第五,大刀阔斧推进深化改革。现在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须以深化改革推动深度融合,以改革的胆识、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办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增设一两个部门,也不是物理上的组合拼装,既要做好相关机构融合,也要做好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壁垒,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在队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各单位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稀缺、跟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立足改造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把他们放到媒体融合这个大平台上来历练、来提高,通过学习新技术来练就新本领,通过运用新媒体来驾驭新媒体。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让想留的留得住、想引进的引得进,想淘汰的淘汰得了。要加强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人才与传媒人才融合发展,补齐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短板。要加快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用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媒体融合源源不断地输送全媒人才。

以上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全媒为本、导向为先、内容为王、技术为要、改革为重、人才为宝,这是我们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问题和关键环节。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县级媒体一定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