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位推动“两个责任”走实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率先完成督导并督促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开展督导走访工作;县食安办累计向26名县级领导干部发送提示函78份,每日通报乡级干部督导完成情况,完成率达100%;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进一步提高包保干部督导问题发现率,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和“两个责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协作联动,形成工作闭环,在3次省级督查中,反响良好。
二、创新推进“一所一品”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标本兼治原则,推动市场监管所(分局)与在辖区内开展一项特色工作,在两个责任、小作坊、“一老一少”、旅游景区等诸多方面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培育一批示范样板、提升一批品牌形象、带动一批产业发展。通过建设,15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3家食品生产企业率先在全市完成可视化监管,全县学校、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新增食品小作坊21家,市级规范化农贸市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初审通过,12家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经营,推动了全县食品安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三、深入开展“食安守护”行动
继续巩固“守查保”专项行动成效,紧紧围绕属地管理、行业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四方责任”,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通过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完成6138家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排查风险隐患4122条,整改完成率99.8%,进一步筑牢基础、补齐短板、提升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组织校园“翻箱倒柜”排查
结和全省集中用餐单位专项治理行动,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在各市场监管所(分局)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基础上,联合教育、卫健、公安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随机抽查103家。春秋学期以来共检查各类学校食堂716家次,检查校内食杂店、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156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432人次,发现风险隐患317个,责令整改7家次,食品安全“百千万”工程进校园46次,培训从业人员1960人次、在校师生6000人次,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全力护航“重大活动”保障
采取“三早”(早研究、早安排、早落实)、“四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角度、全覆盖)原则,加强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总结,选取3家基础条件好、人员素质高、管理较规范的餐饮单位作为日常重大活动接待定点单位,制定风险防控清单,以高标准严要求保障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已完成“两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保障29次,出动执法人员450余人次,开展快速检测680批次,合格率100%,共保障15000余人次的用餐,未发生食品安全舆情、投诉、事件。
六、坚决遏制“舌尖浪费”势头
通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案件查办,引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节约行动,做到店堂有宣传、餐桌有标识、点菜有提醒、剩菜有打包,通过推行“N-1”点餐、“小份菜”、“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节约粮食,形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餐饮消费更加科学理性、全民节约意识显著增强的生动局面,餐饮浪费现象等到有效遏制。
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2023年完成监督抽检974批次、检出16批次不合格样品,快速检测72163批次,检出的不合格批次样品均及时按要求核查处置到位;查办食品案件266件,案值8.8万元,罚没57.57万元,给予警告106起。同过“管检结合”、“处罚与教育并重”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避免小漏洞变成大窟窿。
八、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通过各级包保干部督导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监管人员、食品安全“四员”、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三是强化监督抽检、监督检查、投诉举报等问题的核查处置;四是强化舆情监测与处置,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202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