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寨县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优化监管政策,加强能力建设,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稳安全底线,全面提升特殊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按省局“一年全覆盖、两年见成效、三年常态化”总体目标,督促指导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建设,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常态化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提升风险管控实效,切实推动末端发力、实现终端见效。
2.落实自查报告制度。督促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年度开展2次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自查,自查报告率和问题整改率达100%、企业按期上报平台率和监管部门审核率达100%。全面提高自查报告质量和问题发现率,落实闭环整改要求,加强自查报告问题研判和结果应用,增强企业风险隐患管控能力。
3.强化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培训考核,开展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全覆盖培训。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要求,抽查考核小程序生产企业抽查考核覆盖率100%,经营企业抽查考核覆盖率80%以上,且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覆盖率100%。年度组织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抽查考核不少于1次。
二、聚焦问题强化监管
4.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县局依据辖区内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风险等级和信用记录等因素,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将“两个责任”落实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落实“一体三查”工作要求,生产企业年度日常监督检查由县级以上监管部门实施且不少于3次。
5.强化专项监督检查。配合省市局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对经营主体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根据抽检存在的问题开展飞行检查,对风险监测存有重大隐患的实施重点检查,常态化开展下沉暗访,用好用足“三书一函”机制作用。
6.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部署开展特殊食品经营秩序规范提升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专区专柜不专、进货查验不严、索证索票不齐”问题,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持续巩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成果,指导生产经营者规范标注保健食品标志,强化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治理。聚焦特殊食品虚假夸大功效、婴配乳粉和特医食品跨境二次销售等重点问题,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努力破解风险隐患“反复排查、反复出现、反复整改”的问题。
三、精准实施风险防控
7.推进“两个精准”监管。持续完善帮扶专员工作站和帮扶队伍建设,聚焦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帮扶专员要做到“一企一档”,助企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水平。指导企业做好在产在售“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标准”保健食品换证等工作,推动注册保健食品换档升级。
8.深化提质强企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和生产过程控制专项提升行动。聚焦重点产品原料,规范灵芝孢子粉等产品生产企业原辅料管理;紧盯抽检不合格企业,针对生产管控弱项开展帮扶提升,促进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夯实基础提质增效
9.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参与特殊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和条线监管人员培训,常态化开展监管人员跟班学习,提升监管业务能力,提升检查实操水平。
10.提升智慧监管赋能。持续推进新增特殊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建设,优化提升已建企业网上巡查和监管功效,着力增强智慧监管应用实效。进一步规范省食品综合监管平台录入和使用,严把平台审核关,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监督检查结果录入率达100%。
11.完善监管协作机制。持续加强许可备案事后监管,按照生产许可和备案要求开展证后监督检查,督促许可现场核查问题后续闭环整改;定期研判风险并制定管控措施,为全县风险隐患防控提供智力支撑。
五、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12.深化科普宣传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全省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银龄行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和科普系列活动。指导深化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全面深化社会共治共建工作格局。
13.加强企业示范培育。进一步巩固保健食品专区专柜经营示范街区建设成果,力争按照“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标准提升建设水平,积极申创食品安全(特殊食品)示范街区,推进大型商超特殊食品经营专区专柜提质升级。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认证,争创“食安安徽”品牌,努力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